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江答卷

  (上接第1版)

  现代造纸是荆州市优势产业集群,如今以绿色破题,用创新答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荆州造纸业产业步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崛起成为产业发展新势力。

  山鹰华中纸业有限公司是公安县近年引进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打造以废纸为原料的包装纸生产基地,热电厂、蒸汽供应、污水处理、给排水等配套设施齐全,一期3条合计年产140万吨的造纸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是目前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用纸生产基地。现在,公安县形成了以山鹰华中纸业为主导的原纸一级生产线,以新创纸业为代表的纸板二级生产线,以开元包装、联晟包装、安腾软包装等为代表的包装三级生产线,从纸浆到瓦楞纸板再到纸箱的循环造纸全产业链集群显现。

  以芦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依托,石首市引入仙鹤纸业,成立公司共建原料基地,还引入首鼎、泰禾源等芦苇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特色荻笋农产品加工、特种纸、生物炼制提取基础化工原料等产业,预计每年可消纳芦苇20万吨。同时,带动监利、洪湖、湖南岳阳等长江和洞庭湖洲滩恢复芦苇种植,产业链带动效应开始显现,真正实现芦苇全生命周期综合循环利用,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十四五”末,荆州将形成制浆、造纸及加工、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产品包括工业包装纸、生活纸、文化纸、特种纸等主要纸品,带动包装、印刷、电镀、物流、电商等下游行业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江两岸,向新而兴。如今的荆州大地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交织成片,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

  2018年,国家开始“关改搬转治绿”。荆州启动实施绿色智能引领工程,制定工业节能减排、化工产业绿色安全发展等专项政策,全面完成76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同时,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推动化工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升级。

  走进湖北先导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扑面而来。这是荆州转型发展期间引进的企业,其即将投产的锆铪材料产品品质领跑全国,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合金及半导体等领域。

  近年来,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越来越多,曾经“化工围江”的场景成为历史。

  截至目前,荆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35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覆盖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光伏面板、功能性硅烷、石英纤维、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横空出世”,依托得“中”独厚、铁水联运的交通区位优势,初步形成从废旧物资一级回收、区域分拣到原料初加工、成品制造的全产业链,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链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水润荆楚业兴民安

  在荆州区浅山森林美术园,50多岁的村民陈义琳正在给树木剪枝修形。2018年公园开建时,她就在此打零工。曾经她手中赖以生存的稻谷,变成了现在灿烂绽放的樱花、红枫。

  “离家近,工作灵活,不耽误种地,也不耽误接送孙子上学。”陈义琳说,工资按天结算,学会园艺这门手艺,还能去附近的园林打工,综合收入比过去单纯种田翻了倍。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太湖港灌区新建扩建工程,让生态环境更美好;推进全域国土整治项目,把村民手中的零碎田地集中起来,办大事、挣大钱;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激励引导乡贤回乡创业。

  投资1.2亿元修建浅山森林美术园,不仅带来土地流转收益,还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每年发放工资3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年增加10万元。

  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荆州市建设了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美丽乡村,让沿岸村庄风貌和百姓生活日臻美好。

  长江千年奔腾不息,滋养着沿江百姓;长江文明绵延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

  2025年4月18日,第七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大会在松滋市洈水景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车手、游客及本地市民近万人,以及50多家房车及户外运动装备企业参与,100台新款房车亮相。

  昔日的臭水沟烂泥湖,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2016年,松滋市启动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围绕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先后实施了稻谷溪生态湿地公园、城南收储地、南海水产养殖场退渔还湖、三垸和戈井潭片区退渔还湿等双征项目,征收土地9300余亩,征房516户,收储发展用地5000余亩,并开启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幸福渠综合整治、蒿子港及中槽沟整理等项目建设。随后,又建设环湖旅游公路,修复南海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完善环小南海路网结构,形成生态保护走廊和旅游观光道路。

  汽车(房车)露营大会上,80辆房车列队驶出洈水大坝,向荆州古城进发,途经松滋稻谷溪景区、松滋小南海湿地公园、荆州古城等打卡点。延绵的水域,如同流动的画卷,聚集游客,促进体育赛事和文旅消费联动。

  随着生态持续变好,荆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激活。近年来,荆州市相继建成方特东方神画、园博园、楚国八百年等大型文旅项目,举办楚文化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让荆江的人文特质、时代价值更加彰显。

  江流不息,发展永续,这片流淌着千年文明的土地,必将以更澎湃的动能书写新时代的“荆江答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