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7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从“靠江吃江”到“靠田致富”

上岸渔民唱响“新渔歌”

    熊福林在家庭农场的大棚里查看葡萄长势。

  □ 记者 陈旭 廖梦 吴斌 通讯员 朱钰的熊福林蹲在智能化育苗大棚里,指尖轻抚着一株嫩绿的西瓜苗,笑意从眼角漾开,“现在,我们靠土地也能‘生金’。”

  2020年,长江禁捕政策的实施,让世代以捕鱼为生的熊福林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收网上岸那天,我在船上坐了一整夜。”这个在江上漂泊了20余年的汉子回忆,“除了打渔,我还能干什么?”

  迷茫之际,涴市镇政府的转型培训会为他点亮了希望。在村委会的扶持下,熊福林用补贴资金承包了60亩地,尝试小麦、西瓜、棉花套种。白天挥汗如雨,夜晚挑灯研读种植技术,第一年竟盈利10万元,收入比捕鱼翻了一番。“原来土地真的能‘生金子’!”他感慨道。

  (下转第2版)

  清晨,松滋市涴市镇大口村的田野里,薄雾如纱般笼罩着连片的瓜苗。新修的灌溉渠里,清水潺潺流淌,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拍打的声响惊醒了沉睡的稻田。岸边的生态防护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从“生产岸线”到“生态岸线”的蜕变。

  “渔舟唱晚”变“田间新歌”

  “5年前,这里还停满了渔船。”53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