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7日
第A003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国研究人员揭示压力引发抑郁的神经机制

  新华社杭州4月26日电 记者26日从浙江大学了解到,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从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揭示了压力积累触发抑郁情绪的机制,有望为压力管理、抑郁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该项研究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人类社会中,频繁的、持续的压力是抑郁的最常见诱因。”胡海岚表示,团队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抑郁样行为源自大脑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神经元为什么出现了异常,于是团队决定进一步探究原因。

  研究团队设计了动物实验,用1秒钟随机的足底电击给小鼠制造一次压力,然后观察压力信息在大脑中的传播路径。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压力电台”,外侧缰核神经元、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三位“主播”坐镇。当压力来临,三位“主播”跨脑区联动“播送”压力信息。经过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的推波助澜,短暂的压力刺激会转化为持续时间更长的神经元活动。实验中,短短1秒钟的压力刺激会引发外侧缰核神经元和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长达1分钟左右的持续活动。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的应激并不会在压力解除时立刻停止,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荡起的涟漪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渐渐消失。研究团队指出,压力应激会频繁激活“压力电台”,使其不堪重负,最终促发了动物的抑郁样行为。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了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动的分子和相关受体,这些分子和受体有潜力成为调控抑郁的靶点。实验中,研究人员定向调控“关闭”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后发现,即使在高压情况下,小鼠也能够保持情绪稳定,未出现抑郁状态。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面临压力时,小鼠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且存在瞬时强烈释放和缓慢持续释放两种模式,而只有前者才能“撼动”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这将为优化相关用药手段提供启发。“比如在面临压力时,利用调控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药物去阻断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可能预防抑郁。”胡海岚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