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一场直播让“田间地头”通往“致富之路”
水乡洪湖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然而一直以来,洪湖农产品始终面临着“种得好、卖不好”“名气高、收益少”的困扰。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乌林村决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了“村委会+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电商企业负责销售,合作社提供产品,农户流转土地或进场打工,市场主体按约定的销售额比例返点给村集体。
2022年,是乌林村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元年”,这一年,该村利用省委组织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180万元打造了电商直播大楼和旅游产品展示厅,投入50多万元改造了水乡铺子户外直播基地,村“两委”和群众理事会决定以场所入股分红,建立“村委会+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前期我们通过培养当地主播,把有兴趣从事电商的留守妇女、农民组织起来,开展电商培训,从刚开始到现在培训了13期,培训了500多人。”漆国伟表示。
时下,正是樱桃成熟的时节。乌林村采莲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张苗正在
手机前一边采摘一边带货。
“这是我们本地的小樱桃,洪湖市只有我们园子里才有,要吃的宝子们根据导航过来就可以找到啦……”
2019年,张苗与丈夫瞄准乌林村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凭借多年在外积累的种植技术经验,回乡投资成立彩莲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葡萄、草莓、小樱桃、水果西红柿等,发展起了休闲采摘农业。从当初的产品滞销到如今的年营收超120万元,张苗坦言:是电商直播让“采摘经济”成为了她的“甜蜜事业”。
但是,乌林村发展电商、打造“网红”,带来的仅仅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吗?
一种方式让“电商经济”带来“水乡巨变”
“网红书记”所带来的影响力远不止这些。漆国伟将短视频拍摄融入日常工作中,在短视频中展现村容村貌、村务工作,传递正能量。
“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凡是值得记录的,我都会把它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谁家里要是发生什么事情,在短视频上一呼吁,总有热心的人可以帮忙。”漆国伟说,如果他的“流量”有价值,就一定要把它用在助农增收、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上。
乡村振兴,带来的是乡风文明。伴随着电商的发展,乌林让村民“看到外面的世界”,在生态服务、创业孵化、公益文化等方面延伸出了更多触角,由内而外,改变了乡村面貌,撬动了基层“大治理”。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乌林村实行积分制考核,村民们通过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清理乱堆乱放等行动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商品。目前,乌林村共发放积分近3.6万分,超过500人参与。
“村子面貌与以前有着天壤之别,以前真的就是脏乱差,现在这里是花那里是草,到处都干净,每家每户有些什么问题和困难,村干部们都尽心尽力帮忙解决。”77岁的曾祥炎生在乌林,长在乌林,见证了这座水乡的沧海桑田,如今,村中的变化让他感慨不已。
实际上,整个乌林镇都是电商产业的受益者。2024年,乌林村电商直播基地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以乌林村为示范,乌林镇也将以电商为突破口,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力争2025年电商销售额达1.5亿元,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同时,持续举办电商培训班,培养更多如漆书记一样的农村主播,力争全镇农村主播达50人。”乌林镇镇长严晶表示,下一步,乌林镇将紧紧围绕“1+N”的全域旅游格局(1个悦兮半岛+N个美丽乡村),进一步开发文旅资源,不断巩固旅游名镇建设成果,力争2025年游客人数突破35万人。
记者手记:在水乡铺子直播基地,村支书漆国伟神采飞扬地推介洪湖农产品,这位曾经的“直播小白”如今已能对着数千网友侃侃而谈;在家庭农场的绿荫下,张苗的手机支架架起了连接城乡的桥梁。透过镜头,晶莹剔透的樱桃折射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他们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者,而是手握流量密码的“云上经纪人”。当农产品乘着电波飞出田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命力,更是年增收数十万元的数据跃动。
在乌林村的走访中,最打动人的不是直播间此起彼伏的成交声,而是整个村庄涌动的求变风气。留守妇女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地推介洪湖莲藕产品,村民用积分兑换的不只是日用品,更是文明共识,这些细节织就了乡村治理的新图景。
如今的乌林村,古战场遗址与现代直播间奇妙共生,三国烽烟化作网络流量。这片土地正在证明:当新农人真正成为乡村主角,传统农业也能焕发时代光彩,为美丽乡村写下最具烟火气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