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3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科技创新赋能 突破多项中药技术难关

  □ 记者 黄思明 孙颖

  5月是白芨的盛花期,在荆州高新区夏及中药试验田里,一簇簇紫红色的花朵竞相绽放,宛如一片流动的霞光。

  湖北夏及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忠华介绍,今年3月,公司成功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去年半夏、白芨2个种植品种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毛慈菇、石菖蒲、射干等品种。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撑。今年,夏及中药科技与长江大学共建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实验室,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兰科药材种子直播技术方面,成功攻克白芨、毛慈菇等兰科药材的共生菌与生防菌难题,缩短育苗周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00万元;在半夏抗病害研究方面,突破半夏标准化种子技术,有效解决病害、虫害及抗重茬问题,并建成种子包衣生产线,首批1万斤种子已在甘肃西和、荆门试种。同时,公司还开拓饲料发酵新方向,通过固氮与发酵技术将豆粕蛋白含量从43%提升至48%,有望降低饲料行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目前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保藏菌种,另有3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材育种中心,推动“荆半夏”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荆州本地药材影响力。同时,通过优质种苗和绿色种植技术,带动农户标准化生产,助力中药材产业全面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