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5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洪湖用好用活“积分+板凳+岗位”,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以“小”见“大”焕新颜

  □ 记者 马骁

  近日,在洪湖市乌林镇乌林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手持积分卡有序排队,准备兑换牙刷、大米、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打扫卫生就能换这么多东西,这政策真不错!”村民黄红喜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和食用油,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乌林村党总支书记漆国伟介绍,村里已召开30余次湾组会,动员400余户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发放积分卡1000余张。通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积分兑换相结合,把村民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滨湖街道大口村。今年4月,该村与共青团洪湖市委联合推出积分管理制度,引导村民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作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村居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理念正在洪湖各地生根发芽。在小港管理区港东社区的邻里小院里,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开“板凳会”,共商环境整治大计。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既宣传了政策,又凝聚了共识,让爱护环境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行走在燕窝镇燕子窝村,整洁的道路、整齐排列的垃圾桶格外醒目。该村创新推行“公益性岗位+”模式,将保洁员培养成集宣传、保洁、指导于一身的“多面手”,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带动村民革除陋习,形成了“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整洁”的良好氛围。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民共建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当前,洪湖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全力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该市坚持效果导向,建章立制抓整治,探索推进“细分小网格、培育小组织、用活小积分、完善小机制、汇聚小成果”的“五小”工作体系,积极总结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举全域之力提升共建共治共管水平,助力人居环境改善。截至目前,洪湖市累计发动党员群众超过14430人次,清理“三堆两垛”74895处,拆除旱厕890座、违章建筑68座,清理沟渠145.4公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有效提升。

  从“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到“小板凳”凝聚“大共识”,再到“小岗位”带动“大改变”,洪湖市正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下一步,洪湖市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