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5日
第A005版:公安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王国良——

以一颗“匠心”迎接创新挑战

  □ 通讯员 张康丽

  在湖北车桥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工程师王国良正俯身指导工人安装自己研发的创新装置。

  创新,是王国良身上的鲜明标签。这位手握51项专利的技术专家,自1992年入职以来,从手工绘图到电脑设计,从车间学徒成长为工艺骨干,支撑他一路蜕变的,正是刻进骨子里的钻研精神。凭借这股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2016年被公司委以工艺设计工程师的重任。2022年,在公司搬迁新厂的关键节点,王国良的创新能力迎来“高光时刻”。面对设备布局、产线规划等系统性难题,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带领团队完成从工艺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攻坚,助推企业完成新厂搬迁。

  2024年,王国良成功申请了一项关于起子充气快插接头的专利,解决了

  公司长期以来的外购难题。“这个起子接头,一开始我们是从外面采购的,不但价格高,现场使用效果还不理想。”王国良介绍,此前与厂家联系,希望他们把中间气孔做大一点,厂家表示有难度,交付期也比较长。王国良决定自己来解决,“我先用电脑模拟设计,经过多次攻关,把气孔从2.5毫米成功加大到6.5毫米。由于是自制,节省了大量采购成本,现在已经应用到产线上,效果还不错。”

  作为工艺设计工程师,王国良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从新产品制造过程的精细分解,到制定控制计划、设计工装、培训工人,再到产品验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严谨对待,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工友学习的榜样。

  三十载春秋,从传统车桥到新能源领域,王国良用创新诠释担当,以匠心守护品质,始终以“归零”心态迎接挑战。正如他所说,工艺设计没有终点,唯有紧跟时代脉搏,才能让“中国制造”在全球赛道上越跑越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