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5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守护一江清水 书写生态史诗

  □ 特约评论员 雪山网狐

  长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在两湖平原的广袤腹地,绘就最为壮阔的时代画卷。从水患频仍的“九曲回肠”到安澜千里的生态画廊,荆江正在发生美丽蝶变,在碧波与长堤之间,镌刻长江大保护的生态史诗。

  从“抗洪”到“智水”,现代治水智慧在荆江两岸绽放异彩。三峡工程发挥调峰削谷的作用,让“悬河”不再高悬;生态护岸取代僵硬的水泥石块堤岸,为江豚等水生生物留下嬉戏的浅滩……十年禁渔,让长江得以休养生息,渔民从“捕鱼人”变身“护渔员”。当荆江治理从“让水听话”转向“听水说话”,荆江两岸儿女正以科技与生态并重的智慧,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觉醒。

  从“文化记忆”到“文化IP”,传统价值在荆江两岸迎来创新转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从荆州港码头登船考察长江后,市委、市政府牢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荆州古城墙的斑驳砖石得到更好的修缮与保护,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公安三袁故里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让“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沙市老码头仓储厂区变身文创园,旧厂房变身文艺街区,大美荆江生态文明展示馆和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江汉明珠·沙市工业成就展示馆等特色展馆交相辉映……文化创新赋予了古老江河新的生命力,自然与人文深度交融的荆江,正以更加文明、健康、和谐、自信的姿态,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从“黄金水道”到“绿色经济带”,荆江两岸实现了发展模式的生态升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荆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荆州成功跻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浩吉铁路乌金通道、焦柳铁路及荆沙铁路在此与长江黄金水道带轴交会,形成“双十字+倒T形”铁水联运的黄金节点。万吨级海船驶进荆江生态航道,江海直达荆州港,助力荆州加快迈入“亿吨大港俱乐部”。向水而兴,荆江这条曾见证楚人“筚路蓝缕”开拓精神的水道,如今正以绿色低碳发展的澎湃脉动,续写着长江文明的当代传奇。

  千帆曾渡云梦泽,铁龙今舞黄金津。大美荆江,美在人水交融的景致,更美在永不停息的文明演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荆江两岸儿女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满怀信心,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书写人水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