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融欣)在人工智能与航天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劳动教育正被赋予新的内涵。近日,监利市章华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祥方老师带领三年级(12)班学生,启动“太空种子”种植第三季活动。
此次种植的“太空架豆”“缸豆1号”“太空五彩椒”等品种,均曾搭乘航天器经历宇宙辐射、微重力等极端环境考验,蕴含基因变异的无限可能。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视频学习航天育种的科学原理:太空环境如何引发种子基因突变,又如何通过多代筛选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通过亲手播种、观察记录,学生们在劳动中感悟科技的力量,在泥土间埋下探索宇宙的梦想。
本次种植活动突破传统模式,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学生们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通过AI分析平台比对“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生长差异。“缸豆1号”根系发育数据被上传至云端,生成动态生长曲线,直观展现“太空种子”的抗逆性优势。
活动中,学生们还尝试用编程模拟太空环境对种子的影响,设计虚拟育种实验,将科技想象力融入实践。
在为期3个月的实践中,学生们化身“生态小卫士”,每日记录植株高度、叶片形态,并对比两类种子的生长差异。一名学生发现“太空五彩椒”幼苗的抗虫性显著优于普通品种,激动地写道:“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未来我要培育能在沙漠开花的种子!”
章华小学的“太空种子”种植活动,既是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也是科技梦想的启蒙之地。从“神舟带货”到“AI农耕”,从基因突变到智慧农田,学生们在泥土与代码交织的实践中,触摸国家科技战略的脉搏。
李祥方介绍,未来,工作室计划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搭建“校园太空育种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从种子筛选到品种审定的全流程,实现“手可摘星辰,足下育新苗”的科教融合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