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6日
第A005版:健康周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医多学科协作升级

在安全与温暖中守护孩子健康

  □ 特约记者 夏自宇 通讯员 鲁萌 胡艺之 杨舒梦

  5月13日,荆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荆医”)小儿外科与放射科团队开展专题协作会议,围绕“提升儿童影像检查效率与质量”展开深度研讨,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创新技术方案及深化跨学科协作,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向精准化、舒适化迈进,为患儿构建从检查到治疗的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

  针对幼儿检查配合度低的难题,小儿外科牵头负责人田寅与放射科主任吴文泽带领团队创新制定标准化镇静流程,在科学使用水合氯醛、右美托咪定等药物的基础上,同步建立“睡眠调节+时段预约”机制。通过提前与家属沟通患儿作息规律,在自然睡眠时段精准安排检查,达到放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升的目标。两科室还就检查环境优化达成共识:放射科将升级隔音设施,规范设备操作噪音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干扰对患儿睡眠的影响。

  在技术协作层面,小儿外科护理团队提出“年龄—血管适配”穿刺方案,放射科技师团队现场循证优化,确立按体重区间分级选用留置针型号的操作规范,既减少血管损伤风险,又确保造影剂注射安全高效。放射科同步推出儿童专属CT参数优化路径,通过临床数据动态分析,将扫描参数精度提升40%,影像清晰度提高30%,为微小病灶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针对急诊患儿,双方完善放射危急值报告制度,由专班专人负责外伤临时报告的1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此次协作进一步拓展至服务流程与人文关怀领域。两科室联合建立“多学科应急联动”工作群,打破传统值班模式下的信息壁垒,实现检查安排、结果通报及紧急救治的无缝对接。

  作为荆医“精准医疗+温情服务”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跨科协作不仅创新构建了“镇静—检查—诊断—救治”一体化流程,更通过细节优化彰显人文关怀。从技术突破到服务升级,荆医正以多学科协同之力,推动儿科诊疗从“病有所医”向“医有优效”跨越,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与温暖中重获健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