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小科
在大城市打拼了很多年,每天重复着固定的生活轨迹:挣着刚好能糊口的工资,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来不及思考更多,就在困意中睡去……
这样的情景,是很多“异乡漂泊客”的真实写照,而我们还是要怀揣炽热的心,日复一日地踏上征程。
起初,我有幸到一所私立高中当老师,朝九晚六,还有带薪的寒暑假,却也忙得踹不过气:课前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教案,任课期间不仅要兼顾好所有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家长适时沟通,解决各种问题。每逢带高三的时候,都得早起晚归,假期减半。几度春秋,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却赶上学校生源锐减,只能另谋出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我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折损了我的奋斗信念。这些年的工资本就不高,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无论怎样拼命地工作,也没攒下多少钱。
老爸得知我的窘况后,从老家打来电话:“在外面飘累了,就回家吧! 在家乡找份工作,没房租水电、一日三餐的压力,也没大的开支,一年攒下的钱准比大城市多,日子还安稳! 关键离家近,咱可以有个照应,心里踏实!”听到老爸的宽慰后,我感到漂泊的心顿时有了依靠,不再慌乱无措。但不久后,我还是决定留在大城市,换个赛道重新出发。想着或许下一份工作薪资更高、前景更好。接下来,我去应聘过很多工作,可在这个学历日渐贬值、职业分工垂直化的时代,我的际遇并不理想。
于是,我尝试着去做些“低门槛”的工作。有时,为了提高工作绩效,我不得不重复着一些机械化的流程。比如,在电脑上一遍又一遍地排版、编辑某些图文,对同一种销售话术,会重复说上千万遍。有些兴趣特长,像写作和演说,一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工作,就有了负担,各种考核指标压在头上,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才干。渐渐地,即使能得到不错的工作报酬,我也开始心生倦怠。紧绷的生活节奏、疲惫的精神状态,加上忙起来时常常三餐不定,作息混乱,不久后,我就病倒了。
转眼间,用健康换来的财富就因一场大病被掠得所剩无几。一日,我躺在病床上,前所未有的孤寂感涌上心头。隐约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病房外传来:“护士,请问是这间病房么?”“对,就是这间病房!”不一会儿,老爸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只见他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气喘吁吁地走过来,一边走一边打开一个饭盒,说:“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没想到这红烧肉还是热乎的。闺女,赶紧趁热吃! 吃饱了,病就能快快好起来!”那一刻,我闻着熟悉的肉香,望着佝偻的老爸,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房间的一位病友关切地问我:“猜你来这里务工也有些年头了,想必挣到了不少钱吧! 现在有房了吗? 有车了吗?”我笑着说:“都没有! 只有一个好老爸!”老爸“噗嗤”一下笑出了声,我却认真地说道:“有个好老爸,胜过黄金万两!”
说完,我接过老爸手中的饭盒,大快朵颐起来,从唇齿到心间满是温暖的滋味,仿佛从未感到过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