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20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黄金水道搭建绿色供需桥梁

上游包袱下游宝 节约资金近亿元

  5月16日,荆州李埠港呈现繁忙景象:龙门吊将三峡库区运来的工程弃渣转运至货车,这些特殊“建材”即将成为二广高速荆州绕城段路基。一场跨越223公里的资源调配,破解了困扰两大重点工程的环保与成本难题。

  这些弃渣来自三峡库区,是修建房(县)五(峰)高速九歌长江大桥的产物。因所在区域环评批复禁止弃渣,它们一直无法被就近消纳,成为建设方的“心病”。“预计产生633万吨弃渣,可以塞满2058个标准游泳池。”湖北交投神宜建设公司党委书记罗勇想了几种弃渣方案,包括运往恩施等地等,都行不通,“长途运输对当地环境仍有影响,且弃渣费用过亿元。”

  罗勇在发愁,他的同事唐海涛也在发愁。

  唐海涛是湖北交投荆楚建设公司武汉路桥二广高速项目总工。他发愁的是,荆州耕地多,基本没有取土填方的地方,“最近取土的地方在100多公里外的荆门,走公路运输费用以亿元计算”。

  一个是千方百计想丢掉的“烫手山芋”,一个是绞尽脑汁想要到的“宝贝”。两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却在长江黄金水道的“托举”下,奇妙地达成资源匹配。

  在海事部门的支持下,双方迅速签订协议,确定山区弃渣水陆联运到平原填料运输方案。神宜建设公司负责临时运输平台建设及装渣上船,荆楚建设公司负责卸渣下船转运至施工场地。目前临时运输平台已经建成,首批弃渣已通过3艘货船启运到荆州工地,运输量过万吨。

  在秭归沙镇溪镇江边,九歌长江大桥挖机轰鸣,刚挖出的渣土石块堆积在码头附近。“600多万吨弃渣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将搭乘弃渣远运货轮至江汉平原,持续运输两年。”罗勇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举措交出来两份绿色账本:一份是生态账本,弃渣远运不仅破解库区处置难题,还大幅减少建弃渣场对山地的占用,保护长江岸线环境;一份是经济账本,房五高速节省了建弃渣场、运输等费用,二广高速节约了远程买料的费用,一进一出共节约项目建设资金近亿元。

  (原载5月19日《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