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家林
5月23日,荆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殊荣,是对我市多年文明创建成效的高度肯定。然而,文明城市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只有永无止境的长跑——唯有以人民为中心、以治理为抓手、以精神为内核,方能持续书写文明新篇章。
文明城市建设是“民生接力”的政治责任。荆州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聚焦民生痛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为民”的深刻内涵,从飞线整治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养犬管理到改善新就业群体服务,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城市更有温度。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83个,惠及17万余户居民;累计建设运营公共停车泊位2.3万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营商环境考核排名从全省第17位跃升至第4位,进步明显。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是将文明创建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文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民生细节中,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持续聚焦民生难题,才能让文明城市建设夯基固本、赢得民心。
文明城市建设是“治理升级”的时代命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管理效率不高、垃圾分类推进缓慢、交通压力较大等老大难问题,考验着城市治理智慧。面对挑战,我们以系统思维推进治理创新,通过“七大专项行动”,靶向治理薄弱环节,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运用数据赋能优化智慧城管平台,以城市之“智”提升发展之“质”。这些举措表明,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始终强化系统治理,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以治理升级推动文明进阶。
文明城市建设是“精神传承”的永恒课题。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提升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荆州通过“敲门行动”、志愿服务、“荆州楷模”“荆州好人”评选等方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成功举办楚文化节、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中国龙舟公开赛等重磅活动,彰显文化自信,让世界重新认识荆州;通过持续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热爱社区、自强不息、健康向上”的“沙市老姨妈精神”,让志愿服务、好人精神成为荆州一道永不褪色的文明底色。当文明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当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文明城市建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如果说,民生改善是文明创建的基石,那么治理升级与精神传承则是文明城市永葆活力的双翼。站在新的起点上,荆州需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改善民生作为文明创建的永恒坐标;始终强化系统治理,以科技赋能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始终弘扬时代精神,让“沙市老姨妈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三个始终”为笔,共同绘就荆州高质量发展的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