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6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1988年划定的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在如何了?

  (上接第1版)到1988年3月,原荆州地区行署和监利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周老嘴镇进行试点,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总共划定3个保护区,涉及鲁桥村、爱华村等17个村,共105个地块,面积37792亩,当时耕地保护面积达到92.2%。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农民的一些想法,提出了一个‘土办法’,就是对基本农田保护实现‘六不准’:不准建房、不准葬坟、不准挖沙取土、不准扳砖烧窑、不准毁田造林、不准乱挖鱼池,把耕地保护不仅在图纸上落实了,也在老百姓的实际行动中落脚了。”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基本农田保护,使“监利经验”走向全国。如今,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我国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已落地落图。监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谭敦斌说,现在,不仅是当年的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2023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在湖北监利,2023年末,耕地面积已达279.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7.95万亩。他说:“所谓永久基本农田,就是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我们现在建立了最严密的巡查管控机制,明确对违法用地的巡查、管控、拆除工作由县、乡、村三级负责,做到县级督办巡查一月一次、乡镇执法巡查一周一次、村级管控巡查一天一次。凡是辖区内发生违法用地不能及时制止拆除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近五年来,共查处破坏耕地、挖沙取土等案件10余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也要求,要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除了巡查管控机制,在监利市现代农业研究展示中心,监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刘冬还向记者介绍了当地的耕地保护创新实践。他说:“我们正在运用耕地保护数字化治理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农田的高效管理。采用全智能感知,监控范围内只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建筑材料等违法嫌疑标识物进场停留五分钟以上,系统就能将抓拍位置与‘一张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推送预警信息。依托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无人机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取证。巡查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调用摄像头进行远程察看,并根据定位导航迅速到达现场,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确保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今年初,《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谭敦斌表示,当地正大力推进良田筑基、良种引领、良法增效、良机赋能,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1.83万亩,打造2000亩以上连片区域的乡镇已有10个,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相较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提高了30%。他说:“我们还出台了自建土地整治项目以奖代补、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资金补贴等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与开垦的积极性。我们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土壤改良技术,全力打造江汉平原‘荆楚粮仓’水稻高产样板区。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支持政策和方式方法,逐步探索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努力谱写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新篇章。”

  自然资源部近日表示,针对基层同志反映,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存在“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正会同农业农村部研究起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介绍,《办法》将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将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实施补充耕地,确保补足补优,统筹做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系统保护。他说:“初步考虑是,以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为目标,建立‘优进劣出’的管理机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更加集中连片,逐步提高优质耕地的比例。在优化布局的过程中,对基层反映的一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难以落地的问题,我们在办法中作出了明确的政策安排。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唯有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保有足够规模的耕地,才能将粮食饭碗端稳端牢,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6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播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