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蓉 陈丹 通讯员徐盖)日前,沙市区工农村、跃进路等5个社区完成改造,实现了从“社区管理”向“群众主理”的转变,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温暖港湾”。
改造前,社区干部主动作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对接2000多户居民需求,梳理完成群众需求、社区服务、商业业态“三张清单”,真正做到按需定制服务。工农村社区设立乐享读书区、打造老年人康养区,分别为儿童和老人提供托管服务和免费健康检测;武德路社区携手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岐黄学堂”,满足年轻人养生需求;凤台社区以非遗汉绣为纽带,搭建邻里互动交流平台;跃进路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区域压缩至最小,将95%的场地留给居民,并打造了非遗传承区、楚简工作室、儿童游乐区等多元空间。
改造后,社区超80%的空间用于居民活动,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会客厅”,让邻里纠纷在“邻里话坊”中化解、温暖在共享空间里传递。
沙市区以阵地升级带动服务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基层。工农村社区引入电力缴费等终端设备,实现高频政务服务“家门口”办理;跃进路社区组建“居民志愿主理人”队伍,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文化坊社区联动医疗机构,打造“幸福医馆”公益项目……该区以干部素质提升为抓手,推动基层干部主动贴近群众,用“小阵地”撬动“大治理”,绘就出党群同心、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