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6日
第A005版:公安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章田寺乡乡贤、秋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青松:

稻田里的守望者

  □ 通讯员 李杨洋

  乡愁是什么? 对章田寺乡达仁村乡贤高青松来说,乡愁永远是家乡那片金黄的稻田。

  1996年,21岁的高青松带着创业梦想南下广州,19年艰辛打拼,在香港创立了年收入超千万元的外贸公司。2022年,章田寺乡达仁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遭遇困境——因制种产业风险高、收益低,全村约1000亩土地无人承包。得知家乡良田撂荒,这个从江汉平原走出的农家子弟彻夜未眠,儿时跟随父亲插秧的场景在脑海中反复浮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就这么荒了!”没有多想,高青松毅然转让部分

  香港业务,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家乡,接下1000亩撂荒地,成立秋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对乡亲们质疑的目光,高青松在村民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不让大家增收,我自掏腰包补上!”

  粮食安全,种业先行。章田寺乡制种产业虽有近50年历史,但传统模式弊端凸显:品种老化、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高青松深知,要破解困局必须走现代化农业之路。他带领团队三赴江西萍乡取经;拜访袁隆平院士团队专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投资引进播种无人机、插秧机等设备,将机械化覆盖率提升至80%,使亩均用工成本下降40%。为破解种质退化难题,他带队辗转湖南、广西,引进6个新品种试种。经过237天的精心培育,“章田稻1号”以

  抗倒伏、出米率高的特性通过省级认证,每亩为农户增收200元。2023年,16.5万公斤优质种子从达仁村的田野走向全国市场。公司带动2000余人就业,村民户均增收超5000元。同时,高青松创新推行“订单种植+保价收购”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产品。村民李建国道出了大伙的心声:“跟着高总干,心里踏实!”

  2024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公安县多个乡镇受灾。高青松积极组织“秋硕攻坚队”,在受灾田块开展补种试验,带领技术人员三天三夜驻守田间,最终通过水肥精准调控技术挽回六成损失。这场“战役”后,高青松更加坚定科技兴农的决心,积极推行制种全程机械化,首次

  利用无人机赶花授粉,投资建设智能温控种子仓库,让传统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现代农业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青松深谙此理并积极行动起来。目前,公司已建成标准化制种基地田块;与华中农大合作建立的生物育种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规划建设制种产业示范园,将融合观光农业、科普教育,打造三产融合新样板。“粮安天下,种为基石,我们要让中国碗多装湖北粮。”谈及未来发展,高青松充满了信心。

  不光心系家乡种业发展,每年,高青松还会捐赠资金帮扶困难户、资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开办“田间课堂”守护乡土文化,把对故乡的深情通过公益持续传递。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