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明金 通讯员 罗曼 刘小芬
一轮轮专项行动攻克“骨头案”,数次夜间突击围堵“逃赖者”,多场集中腾退化解“急难愁盼”……在兑现胜诉权益的“最后一公里”,规范化正成为破除执行坚冰的“核心利器”。
今年以来,荆州市两级法院锚定“公正与效率”主题,以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为抓手,聚焦执行全流程管理、全要素覆盖、全链条监督,在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促进公开上持续发力,推动执行权运行更加透明高效,执行行为更加规范有序,为破解执行难题、保障群众权益注入规范化动能。
深化机制改革规范执行权力
“今年中院制定下发的终本监管规定、执行难点300问、执行异议、复议办案指引太实用了,规范办案现在真的是‘有章可循’了。”一名基层法院执行人员表示。
改革是推动执行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3月,荆州中院在全市人民法院部署开展“执行规范提升年”活动,从规范执行管理、案件办理、案件监督、执行指挥中心运行等工作举措出发,不断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
——构建“执行一盘棋”格局。全面推行“管、办、查”三分离模式,统一全市人民法院内设机构职能分工,打破条块分割,构建起指挥有力、协调顺畅、全市一体的“一盘棋”执行工作新格局。
——深化“多维内控”体系。深入分析研判全市执行异议、复议案件,初步确立类案审查规则,为基层办案提供清晰指引。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落细,深入开展“一案双查”工作,以规定落实“小切口”带动廉洁执行“大生态”。
——优化“执行全流程”机制。制定执行立案、实施、案款发放、结案、信访等各阶段的规范,建立对全市执行工作和执行干警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促进全市执行干警规范化意识不断提升。
——开展“强作风提素质”活动。将“规范执行请监督”承诺创建作为重要内容,自查整改“找法官(执行人员)难”“见法官(执行人员)难”等不询问、不调查、不听证、不联系、不沟通、不释明,关门办案、机械办案和有信(访)不录、有信不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现象。
——常态化开展“荆楚雷霆2025”专项行动。坚持用足用好拘传、拘留、罚款、搜查、集中腾退及拒执追刑等强制措施,强力震慑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强化对执行强制措施适用的监管,对采取强制措施的适当性,由合议庭评议、层报局长审批把关。
从法条激活到效能释放,从权益维护到精准追责,一系列规范化举措使大量难案、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切实实现了从“执行难”到“执行得了”再到“执行得好”的转变。
今年以来,全市人民法院执结案件8805件,执行到位金额8.19亿元,交叉执行案件290件、强制腾退18次、罚款2人次6000元,拘传697人次、拘留355人次,移送拒执罪案件线索19起,已实际判决8起,强制措施适用频次较以往提升60%以上。
强化外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
“你们原来都是朋友,因借钱‘小事’,双方动手酿成‘大事’,本来有商有量可以解决,现在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今年4月,监利市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案件时,探索“人大代表+法院”办案新模式,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参与并监督案件规范、高效执行。
2021年,邹某乙到邹某甲家中讨要借款利息,双方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导致邹某甲轻伤二级。监利市人民检察院以邹某乙犯故意伤害罪向监利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邹某甲就本案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后监利市人民法院判决邹某乙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邹某甲直接经济损失70901.45元。
案件进入执行后,执行法官从法、理、情等多个方面推进案件和解。然而,申请执行人表示绝不让步,被执行人则抵触情绪极大,导致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毕利霞与执行法官一同前往现场,并联合司法所和乡镇工作人员进行多方调解。毕利霞通过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的沟通,逐步缓和双方对立情绪、缩小赔偿数额差距,最终促使双方打开心结、达成和解,案件得以执结。
“执行既需要‘力度’,也要以‘温情’化解矛盾。”监利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监督职能与法院审执工作有机衔接,在执行力度中注入“代表”温度,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审执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荆州法院秉持“阳光执行”理念,采取多种措施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以确保监督促进规范执行。今年3月,两级法院设置执行事务窗口,公布“一码通”,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群众来访来信,建立健全专人负责、“接访即办”等机制,实施执行局长每周定期接访制度,搭建沟通桥梁,做实信访工作。
如何执民之所急,行民之所盼?荆州法院将答案写在执行一线。荆州法院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10场“法官来了”执行直播,直击执行现场,普及执行知识,吸引了近250万观众参与互动。拍摄“执行那些事”普法情景剧9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答“终本管理”“唯一住房执行”等热点问题,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执行规范的认知,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执行的良好氛围。
智慧执行赋能激发规范效能
1.25亿元执行款,从广州到荆州,5天内到账。
“执行效率令人称赞!”4月28日,荆州某银行行长为荆州中院送来“雷霆执行 护航金融”的锦旗,对执行法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连连点赞。
2020年,荆州某银行与A公司、B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进入诉讼,荆州中院经审理判决:A公司向荆州某银行归还740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罚息、复利;若A公司未能按期履行,荆州某银行有权就A公司提供质押的对某高速公路公司的应收账款优先受偿;B公司对A公司所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荆州中院根据荆州某银行的申请,依法对A公司、B公司价值7400万元的财产采取相应查控措施。
案件进入执行后,在查控被执行人A公司、B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申请执行人债权的情况下,荆州中院及时向广州中院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对该院正在执行的A公司申请执行某高速公路公司的执行款在7400万元范围内停止支付,并冻结某高速公路公司在交通局的到期债权后,该案件最终以终本结案。
案件终本后,荆州中院多次协调,该案执行案款含本金、利息及滞纳金共计1.25亿元,于2025年4月22日自广州中院汇入荆州中院执行款账户。4月24日,荆州中院提起案款发放流程,4月27日案款成功发放至申请执行人荆州某银行确认账户,有效助力国有银行大额账销案存资产清收。
速度的背后,源于荆州法院以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为双轮驱动,推动执行工作从传统人力驱动向数字智能引领的跨越。
今年2月,荆州法院依托信息化手段,在湖北省率先建立执行流程节点双向推送机制,有力解决执行案款“线上”审批发放的技术与管理“堵点”,实现审批流程“可视化”“可监督”,确保两级法院执行案款自提起发放流程5日内依法精准发放。
机制改革是引领,智慧执行则是加持。荆州法院通过打通协作壁垒,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执行协作机制,全面推广辖区公安法院“执行财产处置一体化”的先进经验,并深化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管理部门的专线对接,大幅压缩了查人找物、财产查控周期。
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建立移动办案平板终端,执行办案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案件查询、卷宗查阅、笔录制作、证据上传等事项,大幅提高办案效率。新增重要信息推送功能,向当事人推送执行流程节点信息,实时了解执行动态,有效监督执行流程,智能节点超期预警。两级法院平均办案用时由65.88天缩短至53.71天,效率提升20%。
荆州中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荆州两级法院将继续以“如我在执”的初心,全力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执行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在兑现胜诉权益的道路上疾步前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破除执行坚冰,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