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7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坚持文旅融合 聚力打造荆楚文化“四地”

  (上接第1版)

  打造宣传阐释矩阵。计划今年8月出版楚文化普及读物《简说楚文化》,今年9月上线纪录片《荆州楚简》。广泛开展荆楚文化讲座、创新讲堂、知识竞赛、展览展陈、线上线下推广等宣传普及荆楚文化的社科普及活动,推动荆楚文化知识“进机关、入校园、到村(社区)、上网络”。

  持续开展专题研究。依托荆州智库主平台,建立“宏观战略—中观产业—微观实践”三级专项课题体系,实现对荆楚文化的全链条研究,建立荆楚文化基因库。大力推进研究成果就地转化,系统梳理楚简书法、非遗技艺等荆楚文化元素,将研究成果嵌入文化产业、旅游线路与消费场景,为荆楚文化“四地”建设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

  加强活化利用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

  纪南文旅区作为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业的功能区,将如何推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建设? 纪南文旅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柳丽表示,将加强纪南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以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建设为引擎,聚力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筑牢荆楚文化传承根基。

  构建全方位文物安全防护体系。采用“人防+技防+物防+联防”模式,实现田野文物巡查全覆盖,确保文物安全“零事故”。推进技防体系建设,雨台山墓群、孙家山墓群安防工程建成投用,楚纪南故城城址区安防工程已完成方案编制,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安防项目正在申报。

  加速推进遗址公园建设。以创建国家遗址公园为目标,打造“遗址展示+文化旅游+农业生态+商业文创”的综合产业生态。加速推进遗址博物院、南城垣东段修缮、东城垣南门保护展示、宫城区保护展示等工程,同步实施道路提质、村居环境整治行动,确保2027年如期实现遗址公园授牌目标。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持续推动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用“大考古”的思路创新展示利用方式。积极利用楚文化节等大平台,举办主题学术研讨会,推动交流互鉴,助力传承传播。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为革命老区,洪湖市将从哪些方面擦亮红色名片、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洪湖市副市长余成介绍,将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洪湖红色资源优势,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洪湖的支柱产业。

  在规划设计方面,洪湖市编制了《洪湖市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建设瞿家湾红色小镇,加强完善运营管理,解决老街活化利用等问题,倾力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红色资源高水平保护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文物保护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完善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重点实施瞿家湾国保文物点修缮、展示利用及历史馆改陈布展工程,让红色历史“情景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在融合发展方面,在瞿家湾老街推出洪湖赤卫队沉浸式演出,在金湾片区开发“洪湖岸边是家乡”大型实景演艺,推动红色资源与创意文化融合;策划红色参观、课堂、体验等主题活动,开展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培训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推动红色资源与教育研学融合;建设瞿家湾村、绍南村等一批红色阵地,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在洪湖实施生态园“水上游击战实景剧”提升项目、金湾湿地旅游区开发“穿越芦苇荡”演艺活动,推动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融合。

  在要素配套方面,评选发布洪湖十佳红色旅游名店、名菜、名小吃,建设“洪湖藕汤”一条街特色街区,打造“洪湖味道 膳待天下”美食品牌。引进特色民宿,包装“洪湖礼物”,开发红色旅游商品,促进全产业链消费升级。

  在优化服务方面,加强导游、讲解人员培训,举办红色讲解员大赛;在城市建筑、高速、交通节点融入红色元素,塑造洪湖红色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云游洪湖”文旅平台,打造红色旅游智慧景区。

  在营销宣传方面,唱响《洪湖赤卫队》歌剧、电影、歌曲等文化产品,与周边县市协作,构建湘鄂西地区红色旅游专线,融入全省“红色记忆感悟之旅”特色旅游线路。利用洪湖绿道举办环湖红色马拉松、自行车等国家级赛事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经典品牌,提升洪湖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