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7日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方寸之间见楚魂

以邮票为媒,助推荆州文旅高质量发展

    翰墨荆楚⼈꼈㸈

    峭峰叠翠白云悠幽。(作者 李小白)

  □ 张卫平

  一枚邮票能承载多少文化份量?《楚辞》特种邮票的发行,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答案。当“路漫漫其修远兮”跃然方寸之间,当“后皇嘉树”的橘香透过雕版线条氤氲开来时,这场文化盛宴恰似一把钥匙,为打开楚文化宝库、激活荆州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此次《楚辞》邮票在荆州首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对屈原这位文化巨匠、荆州名人的致敬,更是对荆州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的再确认。

  此前,荆州最具楚文化标识的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鼓早已随着邮票飘扬过海。

  而这次的《楚辞》邮票,从《离骚》的执着求索,到《国殇》的壮烈豪情……六枚邮票,犹如六扇时空之窗,将楚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精神符号凝练呈现,达到了“通过国家名片宣传荆州”的目的,从而揭示了文化传播需要载体的真谛。

  当《楚辞》经典搭载邮票这一大众收藏媒介时,其传播半径将突破学术圈层,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邮票的创新表达方式。胶印与双色雕刻工艺的融合,工笔与写意的碰撞,特别是AR数字技术的加持,让古老文本焕发出现代活力。这种“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模式,正是荆州文旅产业亟待加强的破题之道。

  回顾近些年来荆州在楚文化挖掘上的探索,无论是楚文化节的惊艳展现,还是古城墙光影秀用科技重构历史时空;不管是方特与荆街沉浸式演绎让文物“开口说话”,还是楚绣、楚漆的研学游让非遗“可触可感”,这些实践与邮票创新的思路异曲同工,都指向“活化楚都”的共同命题。

  不过,邮票发行的意义不应止步于文化传播层面。从文旅产业视角看,这实则是打造“城市超级IP”的重要契机。

  荆州可以此为契机,构建“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开发邮票衍生生态,推出限量邮折、AR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在邮局设立楚文化主题体验区;

  策划“跟着邮票游荆州”主题线路,将明月公园、荆州博物馆、楚故都纪南城、楚王车马阵等景点串联成珠;

  举办国际楚文化集邮展,吸引海内外收藏家形成文化消费集群。正如苏州凭借“园林邮票”提升国际知名度,荆州也需要利用这样的“文化信使”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站在建设荆楚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历史节点,《楚辞》邮票的发行恰逢其时。文化自信需要具象载体,文旅融合贵在创新表达。当方寸邮票与千年古城相遇,当离骚绝唱与现代科技相融,荆州正以“楚文化权威阐释地”的姿态,书写着“诗与远方”的新篇章。

  我们期待,在荆州这片孕育了《楚辞》的热土上,继续以楚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心打造楚都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