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7日
第A005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马家寨乡赵桥村:

“蚓”出种养循环新产业

  本报讯(通讯员郑文刚 韩俊康)蚯蚓虽小,却是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态工程师”,更是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近年来,小蚯蚓在马家寨乡赵桥村不仅“拱”出种养循环农业新图景,更“蚓”动起一条贯通上下游的产业链条。

  走进赵桥村蚯蚓养殖基地,钢架大棚内一行行整齐的田垄映入眼帘,这便是“蚯蚓养殖床”。轻轻翻开泥土,密密麻麻的蚯蚓出现在眼前。而在大棚的深处,则有一台圆柱状机器正静静运转。

  这台机器叫“滚筒筛”,转动起来后,让泥土从高往低滚动,从而分离蚯蚓和土。每年3月至5月是蚯蚓繁殖旺季,6月至10月则迎来“丰收季”。经过除杂、清洗、分装等工序,这些蚯蚓将成为两大市场的宠儿,一部分成为垂钓爱好者的优质饵料,另一部分则经深度净化达食品级标准,被药企采购用于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珍贵成分。

  蚯蚓食物来源主要是有机废弃物,包括农村地区最常见的秸秆、畜禽粪物和食品工厂污水处理以后的污泥等。江陵县有较多牲畜、禽类养殖场,动物粪便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蚯蚓养殖成为这些农业废弃物的最好“归宿”,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