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1日
第A008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支部建在工地 哨兵布在一线

——荆州市城发集团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建设实践纪实

    临时党支部在项目一线研究项目情况。

    应急演练进项目建设一线。

    城发建工施工项目攻坚,党旗飘扬在工地上。

  □ 记者 孙晓旭 佘海艳 通讯员 薛松

  堡垒筑基 红色引擎驱动发展

  六月的荆州,热浪与建设热潮交相辉映。

  在荆州楚文化博物馆项目工地上,一面鲜红的党旗正在塔吊顶端高高飘扬,成为工地上最醒目的精神坐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俯瞰荆州大地,从荆州新城到市颐养中心,从荆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临时党支部如星火燎原,构建起“支部建在链上、党员冲在线上”的立体党建网络。

  支部建在工地,哨兵布在一线。这些战斗在最前线的党组织正成为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临时党支部不仅是基层党建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固本强基的重要支点。

  在荆州市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热潮中,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各个重点项目的最前沿。荆州市城发集团党委创新践行“支部建在工地 哨兵布在一线”工作法,将临时党支部打造成为重点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走进市城发集团承建的市级某重点项目部,党员活动室内,“三会一课”记录规范完整,“党员先锋岗”“廉政风险防控图”等标识格外醒目。这个由10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不仅将组织体系、工作制度规范上墙,更在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凉水亭常备的酸梅汤、绿豆汤,医药箱里的降温药品、藿香正气水,以及根据高温灵活调整的作业时间,无不体现着“党建+民生”的温暖情怀。

  项目上建起临时党支部,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颐养中心项目部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项目难点并不只是在技术上,还在于和当地社区居民的沟通联系上,这时候党组织就能发挥关键作用。”在颐养中心项目部办公区,一面由东桥社区赠送的锦旗被摆在显眼位

  置。去年夏季,项目施工导致社区排水系统堵塞,居民饱受污水倒灌之苦。经过实地勘察和分析,临时党支部书记秦强初步提出修建新污水管的建议。然而,在进一步调研中发现,草郊路水域过高,新修的污水管难以实现污水顺利排放,支部又提出将东桥社区的污水管接入老年大学污水管的初步方案。但反复考量后,他们认为接入后会增加老年大学污水管堵塞的风险。接连两次方案被否,并没有让支部退缩。“居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秦强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奔走,多方协调,最终推动市住新局将管网改造纳入市政工程。

  “过去遇到问题需要层层上报,现在党支部就建在工地上,问题不过夜就能得到解决。”项目一线员工这样评价“支部建在工地”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市城发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国企姓党”理念,创新建立“三同步”工作机制:党组织与项目部同步成立、党建与工程进度同步推进、党员考核与工程考评同步实施,真正做到了“项目建设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为新时代国企党建提供了鲜活样本。

  清风护航立体监督筑牢防线

  工程项目领域涉及面广、资金密集、审批权力集中,极易滋生腐败。唯有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才能不让腐败问题有机可乘。

  市城发集团党委纪委将监督管理的“哨位”精准布防布设到项目最前沿,激活基层党员“监督哨”作用,在重点项目成立临时纪检组,创新构建“大监督”格局,将项目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审计方的党员全部纳入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范畴。在颐养中心项目部,一本职工廉政食堂的就餐登记册成为作风建设的“晴雨表”。项目廉政监督员介绍:“我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班上岗前都要进行酒精测试,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就餐登记册必须如实记录,未签字人员必须说明去向,确保监督无死角。”这种严密的日常监督机制,让违规吃喝等作风问题无处遁形。

  临时党支部通过定期开展廉洁交底,组织警示教育,学习党纪法规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报典型案例,筑牢思想防线。更重要的是,支部为各方党员划定“责任田”,明确在质量安全、廉洁从业方面的具体监督职责,形成相互监督、协同作战的合力。

  临时纪检组作为集团党委派驻在工地的“流动哨兵”,深度嵌入项目各项关键风险点。在招投标环节,监督程序合规性,防止围标串标;在材料进场验收时,核对品牌规格数量,严防以次充好;在质量验收节点,严格对照标准,杜绝人情放行;在安全管理方面,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涉及重大安全技术环节检查实施一票否决制。

  这种立体化监督体系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更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防护盾”。

  “真的太感谢了! 我孩子的学费交上了!”去年8月,市城发集团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接到某项目工人的电话,反映包工头没有结清他们的工资款,孩子上学都交不上学费了。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确定集团已经拨付工资,是项目分包带班“包工头”未足额发放剩余工资,便立即对该项目“包工头”进行约谈,顺利给工人结清了工资。

  在“支部引领、头雁带动、全员奋战”的氛围下,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颐养中心项目克服了技术难题、工期质量等重重困难,在安全、质量、进度上均成为标杆,获“湖北省安全文明工地”;荆州市示范标杆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当月协调解决了合并施工工序问题9项,工期提速30%;城发·画扇峰项目打造“零违纪”示范工程,党员牵头技术攻关降低能耗20%。

  ▲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临时纪检组在项目一线监督检查。

  先锋亮剑 铁军担当展现作为

  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一线,党员先锋队犹如一把把锐利的“先锋锥”,以“我先上”的担当穿透技术壁垒,让钢筋水泥间矗立起“组织引领”的红色标杆。

  技术总工束忠文的办公室就是战场前沿——施工图纸铺满案头,建材样品堆叠如山,角落里那张折叠床记录着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工地就是我的家,只有扎根一线,才能把准质量命脉。”这位“以工地为家”的党员先锋,带头组建QC攻关小组,他主持编制的QC成果《提高钢筋桁架楼承板一次验收合格率》,先后荣获湖北省市政行业协会QC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市政工程协会QC成果二等奖,成为党员立足岗位、科技攻关的典范。

  该成果在颐养中心项目应用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次安装合格率由原来的85%提升至95.4%,大幅减少了返工返修,直接节约因返工产生的材料损耗和人工成本约15万元,运用科技攻关实现降本增效。

  荆州新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在初步设计时,预计需打入1930根预应力管桩。项目党员技术骨干结合自身丰富的施工经验,对设计图纸进行了科学优化,经过专家论证,桩基数量优化至1747根,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更直接节省工程造价90万元,展现了党员在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硬核实力。

  急难险重处,更见铁军本色。在援藏建设任务中,3名党员跨越千里奔赴边防连队,以专业技术为支撑,克服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成功搭建高压氧舱,为军民健康保驾护航,助力荆州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在除冰保桥工作中,党员突击队主动请缨,顶着刺骨寒风与漫天冰雪,在严寒中连续作业12小时,通过撒盐融冰、机械除雪等方式,确保荆州大桥这条交通动脉安全畅通;在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清淤战场上,党员先锋队勇挑重担,成立临时攻坚小组,科学调度50台设备,组织人员三班倒、昼夜不息施工,仅用20天就高效完成了西干渠、荆襄外河总计9万方的清淤工程,创造了“城发速度”……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现了市城发集团党员冲锋在前的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坚韧毅力,以及始终将责任扛在肩头、把使命化为行动的先锋本色。

  5月27日,市委书记汪元程在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要求,按照学习教育要求,梳理问题清单,全面整改落实,完善制度机制,推进标本兼治;树牢“国企姓党”理念,加快打造荆州·城市先锋党建品牌矩阵,持续加强国企转型、产业导入、城市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双融双促。

  从“两股清流”到“支部建在工地 哨兵布在一线”,市城发集团生动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成为新时期加强国企党建、赋能重大项目建设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