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4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老农技”伍远清:

种出锦绣园 铺就致富路

    伍远清在果园中给桃子套袋。

  □ 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黄松 张子翰

  盛夏时节,走进松滋市杨林市镇台山村山本家庭农场,55亩果园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农场负责人伍远清穿梭在果园中,熟练地为桃子套袋、剪枝。6月底起,黄桃陆续成熟,预计8月迎来全面丰收。

  今年71岁的伍远清,是一名老农技专家,曾在杨林市镇柑橘厂担任技术员。23岁那年,为提升自己的果树栽培技术,他前往江陵县太湖农场学习深造,从此与果树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从小热爱农业技术,凭借在县级技术比武中的优异表现,被推荐至荆州学习,后来一直在江陵县农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伍远清说。

  2016年,伍远清回到家乡,怀着“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初心,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山本家庭农场。

  农场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是选种。为找到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果树品种,他辗转安徽、北京等多地,经过长达数月的考察,最终选定抗冻性较强的桃树及优质柑橘类品种。在果园管理中,他坚持精细化操作,聘请专业技术工人进行修剪、疏果和套袋,确保水果品质。

  经过多年实践,果园效益逐年提升。目前,果园主打锦绣黄桃,年产量约3万斤,同时引进爱媛系列、血橙等新品种,实现“边生产,边更新”。

  从农技尖兵到创业先锋,伍远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执着。如今,他的致富经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