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8日
第A004版:荆州区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古城“战国袍”旅拍——

楚风古韵点燃文旅新火花

  □ 通讯员 王思奇

  暑假来临,荆州古城墙下、博物馆前,身着宽袍大袖、曲裾深衣的“楚人”身影骤然增多。一场围绕“战国袍”的沉浸式旅拍热潮,正在这座千年楚都悄然兴起,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妆造魔法屋:90分钟“变装”楚贵族

  在荆州古城东门附近,“荆城里”妆造工作室里挤满了等待变装的游客。“以前游客来了是看,现在是要‘成为’楚人。”店主介绍,一套完整的战国袍造型需耗时60分钟以上,发型需高髻或垂髻,配以玉簪、丝带;妆容讲求端庄典雅,眉形细长,唇色偏深;服饰则严格参照出土文物,以曲裾深衣为主,面料多用提花绸缎,纹饰模仿楚漆器上的云纹、凤鸟纹,腰封宽大,力求复原“楚王好细腰”的审美。“我们店里来的客人不只有年轻女性,还有很多男人、老人、小孩,都想体验,节假日的时候大家排队等着做造型。”店主表示,专业妆造是旅拍体验的核心竞争力,节假日需提前3天预约。

  快门声响起:摄影师“跪趴仰躺”抢镜头

  摄影师扛着设备穿梭于古城地标。资深旅拍摄影师北北表示,荆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楚文化场景资源”:古城宾阳楼可拍城阙巍峨,张居正故居的深院回廊适配贵族生活场景,荆州博物馆的青铜器展柜前则能营造“对话历史”的意境。拍摄往往融入楚文化元素——手持仿古铜灯、漆耳杯,或于楚乐声中起舞抓拍。

  “淡季或者工作日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当‘野生摄影师’,10元一张包修图。也会有客人通过社交账号找我约拍,一般一套一百多元。”北北向记者展示他的收入清单,日入上千不是梦,“我们也需要提前做足功课,作为战国袍旅拍的摄影师,需研习楚文物资料,确保动作设计符合时代特征,避免‘穿越硬伤’。”

  游客变身记:当“00后”遇见屈子同款华服

  来自麻城的大学生李同学与好友专程来荆体验战国袍旅拍,“穿上这身衣服走在古城墙上,仿佛能触摸到屈原那个时代的风骨,比单纯拍照更有意义。而且荆州人都很热情,很多当地人看我穿这身衣服都在夸我,我觉得体验感特别好,玩得很开心。”广州游客王女士带女儿体验后感慨:“孩子主动问起了楚国的历史和服饰特点,这趟旅行成了生动的文化课堂。”

  张居正街一文创店店主介绍:“战国袍旅拍带动了周边消费——仿楚式玉佩、漆器纹样丝巾等文创销量增长显著,部分游客拍完后直接到我们店里‘寻宝’。”

  记者手记

  战国袍旅拍在荆州的风靡,绝非简单的服饰复古。它是年轻一代用全新方式解码古老文明的生动实践——通过沉浸式穿戴与场景互动,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游客身着华袍穿行于古城,亦成为流动的文化景观,吸引更多目光投向荆楚大地。

  这股热潮启示我们:文旅融合的密码,在于深挖不可复制的文化基因,并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当现代快门声在楚故都响起,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鲜活的、可参与的“此刻”。如何让更多沉睡的文化资源以创新形式“活”起来、传下去,荆州正通过飘逸的战国袍这一载体,带给我们别样体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