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宗璇 特约记者夏自宇 通讯员鲁萌 胡艺之)“你好小优,请归到头位”,大C形状的AVIVA精准运动到患者头部位置;“你好小优,打开uStent”,实时支架精显自动激活,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术中影像……这是“中国智造”的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的首次临床应用。
近日,在这台集成了AI辅助系统的DSA协作下,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牵头负责人、介入病区主任吴文泽团队成功完成了一台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手术耗时30分钟,射线曝光仅1分48秒。
今年60岁的陈先生(化姓)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个月前在荆医介入科接受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抽吸微创手术。
下腔静脉滤器像一把“保护伞”,把患者下肢深静脉脱落的血栓“拒之伞外”,防止血栓随着血液循环流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肺动脉,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风险。
除了为患者安全撑起“伞”,还要将这把“伞”收好。陈先生来院复查,显示恢复良好,滤器完成了它的任务。继续留在患者体内就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比如继发下腔静脉阻塞、滤器移位、滤器折断、血管壁损伤等发生,需要及时取出。于是有了开头的科幻场景。
DSA精准造影,实时导航是介入手术的“核心武器”。
“国产‘大C’远超预期!”主刀医生吴文泽感触颇深。
术中,这台“新武器”大放异彩,AI更展现出“超级助手”的能力——
空中机器人操控:医生在操控台大屏前,无需移动患者,就能让8轴空中机器人实现前后、左右以及绕中心旋转移动,这意味着更高效灵活的操作、更精准的影像采集;
智能控制辐射:业界领先的高清低剂量算法,实现手术全流程的智能剂量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辐射水平,关爱施术医生与患者;
智能图像处理:能在0.1秒内完成数百幅影像的智能分析,精准定位病灶,并保持稳定状态,还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
从手术工具进化为智能协作助手,这标志着荆州市中心医院介入治疗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智慧医疗的赋能,最终落脚点是让患者享受更优质、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荆州市中心医院正借助如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DSA等先进“中国智造”,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技术,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更安心、更高效的健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