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25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松滋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实现农业提标农村赋能农民增效

  本报讯(通讯员饶正江)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耕地面积121.99万亩,农业人口62.26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种植基地。近年来,该市聚焦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小农户”的社会化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分散经营的难题,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实现了农业提标、农村赋能、农民增效。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松滋市成立了创新试点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方案,统筹部署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培训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小农户积极性,同时培育11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备农机具8.9万台(套),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一体路径为小农户提供服务,不断完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田保姆”托管模式,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农户通过参与社会化服务,亩均增收300元左右,户均节本增效近2000元,部分农民还通过外出务工或接受服务组织雇佣,年增收3至5万元。

  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松滋市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通过市、镇、村三级审批网络,对服务主体进行综合评定和动态管理。利用北斗监测系统和土地确权信息网,实时监控农机作业和地块信息,确保服务质量。同时,采取镇级初审、第三方复审、市级终审的三级验收制度,对不合格服务主体实行“黑名单”管理,保障了项目的规范运行。

  为支持松滋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中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616万元,在实现小农户、市场主体、村集体“三赢”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不想种”“不会种”“不敢种”的后顾之忧,着力强化市场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