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25日
第A005版:健康周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省内专家共探创面修复新进展

  本报讯(特约记者杨柳 通讯员张晓蔓 黄静祎)7月12日,由荆州三医烧伤整形美容科承办的“全层修复・加速新生”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聚焦创面修复领域的规范化治疗与技术创新,邀请省内多位知名专家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来自武汉市第三医院的董茂龙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以多例生动鲜活的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引发了大家对创面修复技术的深入思考。董茂龙指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每一次医疗行为,都是将你的技巧、艺术修养、人格和名字雕刻在求医者身上的过程,要以终生学习,提高认知作为人生座右铭。”这一观点深刻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追求,让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都深受触动。

  武汉六医的杨珉教授则以《胸壁慢性愈合创面的临床治疗与体会》为题展开介绍。他详细阐述了慢性创面治疗技术的多样化和实效性,其中提到的骨水泥治疗和挂线技术,在CRW窦道形成以及难愈合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荆州三医烧伤科胡尧副主任医师介绍了生长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案例,带领大家一同走进了创面修复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话题,让大家对生长因子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晓利、段星祥两位教授,围绕生长因子的适应症、剂量优化及联合治疗展开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宝贵参考。

  会后,与会专家前往病房进行实地查房。专家们结合典型病例,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优化治疗方案,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学术会议不仅展示了创面修复领域的前沿进展,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临床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未来,该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将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如组织工程、智能敷料等)的转化潜力,以科技、高效、人文的医疗理念惠及更多患者,为创面修复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