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30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凤鸣荆楚 城纳万象

  (上接第1版)

  如今,荆州正以崭新生态理念重塑城市肌理,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城水相依的宜居密码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荆州市委、市政府将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以“水乡古城”为基底,谱写舒适宜居新篇章。

  古城护城河畔,即将交房的城发·寅宾苑小区正沐浴着晨光。绿意盎然的庭院里,30%的绿化率与宽敞的楼间距相映成趣。作为高品质住宅的典范,小区的超低容积率和全屋智能家居系统成为亮点。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不仅要“居者有其屋”,更要“居者优其屋”。提升的不仅是居住环境,更是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家门口的幸福”是荆州宜居的核心刻度。“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体现了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广泛,社区老年服务站也遍地开花。全民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智能化养老体系让“夕阳”更暖。高温天的“清凉驿站”全覆盖、政企“圆桌会”解民忧,折射以人为本的温度……

  城市的温度,也体现在老旧小区蜕变中。通过加装电梯、改造管网、建设口袋公园等措施,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分两批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09个,2025年计划开工269个。

  漫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州段,千年城墙与生态廊道相映成趣。市委、市政府以“美丽系列”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让“城水相依、古今交融”的愿景渐成现实。

  荆州襟江带湖的天然禀赋,正转化为“生态优先”的宜居密码。

  从古城焕新到大学城创新赋能,从“内三城”历史街区改造到“外三城”现代社区建设,荆州以“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让众多高校学子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叹。

  生机勃发的宜业沃土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当69份合作协议在“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签约台上落笔,这座千年古城向世界发出新时代的创业邀约。

  肩负冲刺5000亿的使命,荆州正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助力江汉平原经济版图重塑。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中部崛起政策东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三大国家战略在此汇聚。三年蝉联“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印证了这片创业沃土的品质。

  荆州学院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攻关页岩气开采技术;荆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青年创业者利用数字技术复活楚文化IP;“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心仪的岗位……

  荆州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大力实施“荆才荆用”工程,推进“千人招硕引博计划”,并为青年才俊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贷款等支持。

  当大都市的“内卷”成为话题时,荆州正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凤归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荆州古城墙更显雄伟。这座承载楚文化基因的城市,既保留“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又焕发“创新引领”的现代气息。在湖北支点建设的浪潮中,这座兼具文化厚度与发展锐度的滨江城市,正以昂扬之姿奋力前行,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