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匡奕君 宗璇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罗艳 李辛迎
从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到公益担当汇聚暖流,从管理改革激发深层活力、到医疗质控夯实安全底线,从老年急救能力跃升、到温馨服务直抵人心——2025年上半年,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州二医”)以党建为引领,以力量推动变革,以温暖传递初心,高质量发展画卷正落笔生辉。
擎旗奋进 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
在荆州二医会议室,中心组理论学习正深入进行。医院班子成员逐字研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展开热烈讨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整治。”荆州二医党委书记隋晓琳发言。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组织读书班、专题辅导、集中研讨,让纪律规矩意识深植于心。各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学习研讨70余次,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
如何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惠民实策?医院设立意见箱、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征集各方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深挖问题根源,建立台账精准整改,以民生为导向,全力打通看病就医“堵点”——
推行“一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327项、检验项目互认4973项,惠及患者4723人次,直接节省医疗费用128.09万元,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清风劲吹,离不开铁纪护航。荆州二医党委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细落实,为医院健康发展构筑坚实屏障。
利剑高悬。一场场专项整治行动密集展开,医院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清除影响群众获得感的沉疴积弊,营造风清气正就医环境。
聚焦关键。招标采购、职称评审、绩效分配——这些廉政风险高发地带成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医院严格执行《重点岗位人员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定期开展廉政谈话;每年对照《九项准则》组织两次自查自纠,成为医德医风建设常态;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精准运用,抓早抓小;与63家供应商签订《廉洁购销协议》,从源头扎紧制度笼子;20项行风管理核心制度,为权力运行划出清晰红线。
刀刃向内。医院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将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干部思想的“清醒剂”,建立干部作风整治周会机制,打造干部能力提升“加油站”。启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构建起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培训深学、基地践学、平台自学“五学联动”体系。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活动……一系列行动,显著提升了全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担当作为精气神。
创新监督。投诉建议“码上办”机制,成为医患沟通连心桥。扫码即报、限时督办、闭环追踪,加上投诉办理情况周通报,形成高效运转的监督闭环,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上半年,12345平台投诉量同比下降18%,办结率100%,患者满意度高达98%。
清风所及,温暖相随。荆州二医将党建的磅礴力量转化为服务社会、惠泽民生的大爱实践。
四月芳菲,荆州医养融合迎来里程碑时刻,“荆州市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与“市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双平台同步启动。在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由荆州二医提供核心技术支持,43家成员单位携手,共同探索“医疗支撑、基层网络、政策创新”荆州模式。“困难老人银发医疗救助慈善基金”也在各方爱心汇聚下高效启动,所募集的善款基金承载着社会关爱,通过严谨的“个人申请—专业评估—定向帮扶”机制,为因病致贫、困顿无依老人带来新希望。
乡情为桥,资源“回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主任医师李军教授与荆州二医签约。这份专家“暖风行”饱含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情,以“技术帮扶”为支点,将前沿理念和精湛技术源源不断导入荆州二医,让顶尖医疗资源“回家”,惠及荆州百姓健康福祉。
改革攻坚 管理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改革,是医院发展的永恒动力。今年以来,荆州二医以制度创新破局,在改革深水区奋楫前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制度动能。
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方案(2025)》、医院第三版制度修订工程方案等改革文件相继出台,成为医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和“指挥棒”,推动医院向集约高效、权责明晰的现代治理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制度体系焕新。医院第三版制度修订工程全面启动。此项工作并非简单的条文更新,而是对医院运行的深度梳理与现代化重构。这套更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将为医院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绩效杠杆优化。随着绩效改革“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荆州二医推出全新修订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方案(2025)》。“现在,每个季度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单’,干得好不好,数据说了算。”新方案紧密对接医院战略目标与部门核心职责,将管理效能量化到每一个岗位,通过精准激励与价值引导,点燃管理创新源动力,驱动医院整体高效运转。
以制度创新深耕管理改革,这些举措并非纸面文章,而是释放管理效能、保障服务同质、驱动价值创造的务实行动,为医院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而富有活力的制度根基。
规范强基 双轮驱动守护生命防线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生命线,技术创新是驱动力。荆州二医依托两大核心平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双轮驱动,擘画学科发展蓝图。
医疗质量织密生命线。医院启动“医疗质量安全年”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高效运转,通过科室自查问题,并即时反馈、闭环整改,构建起覆盖诊疗全流程的质控网络。半年来,单病种管理保持100%上报率(1-5月2479例),临床路径管理率达93.34%,日间手术量同比增长40%。
数字背后,是质控团队对每一份病历的严格把关,是患者不断提升的就医安全感。
在日间手术病房,患眼部翼状胬肉的徐先生于9时接受手术,15时顺利出院;在老年医学科,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压疮发生率等护理指标持续向好……这就是“度量衡”带来的民生红利。
技术创新浪潮涌动。“该技术能显著提升手术精准度,建议批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会议上,50项新技术、新项目逐一过关。
上半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严把技术关,40项新技术获得准入许可,为学科跃升注入活水;对医师手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35位医师权限获科学调整,在专业成长中感受制度的温度;全力推进I-125粒子植入技术,编制制度20余项,填补空白领域,为未来肿瘤科建设奠定技术基石。
学科建设提能加速。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老年医学科、骨科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凸显。特别是骨科的亚专业改革,整合资源实施“大骨科一体化管理下的亚分组”,运动损伤与骨关节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各病区焕然一新。此外,放射影像科也跻身“省队”,成为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学科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对外合作蓬勃发展。医院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签订学科共建协议,骨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重点领域通过专家定期帮扶、手术指导、教学查房与学术交流,显著提升技术实力与人才梯队建设。
健康守护 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跃升
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刺破急诊科的忙碌,77岁的抗美援越老兵吴爷爷因突发剧烈胸痛被紧急送入荆州二医。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心电图危险的室颤波形,都宣告着老人的生命正急速流逝。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团队反应迅速,果断实施电除颤,稳住失控的心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一气呵成,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介入血管室内,介入团队凭借精湛技艺,在黄金抢救窗口内成功开通血管,植入支架……多学科无缝衔接与精准配合,为这位曾历经战火的老兵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吴爷爷的成功救治,是荆州二医全力提升老年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与“三大中心”建设协同发力的一个生动缩影。医院深知,护航安康,不仅需要仁心,更需要硬核实力。
为此,荆州二医双轨并进,精准发力——
老年救治精进,微创规范并重。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耐受性差等特点,医院系统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大力推广规范化诊疗方案。特别强化多学科协作(MDT)机制,打破专科壁垒,确保高龄患者得到最优、最安全的综合救治。同时,着力推动老年微创技术规范化应用,通过严格的培训、评估与质控,让更多高龄、高危患者受益于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方式,为他们生命提供更多元、更优质选择。
锻造“三大中心”,磨练救治尖兵。荆州二医向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全力冲刺,上半年,医院手术量、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同比增长43.61%、82.07%、236.36%,急性胸痛救治能力实现质的跨越。
从制度完善、架构梳理到团队强化,创伤中心建设同样全面提速。12名骨干医师完成中国创伤救治联盟(CTCT)培训,成为中坚力量。24小时高效运转机制、设备保障到位、每周常态化创伤演练,使创伤绿色通道从零突破到55例次。
卒中中心脑卒中救治效率与质量持续攀高。静脉溶栓、取栓术同比上升114%和260%,为卒中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窗”。
通过流程再造,静脉溶栓量同比增长114%,取栓数增长260%,为卒中中心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医院还持续优化绿色通道流程,打破江津、中山两院区的物理与管理壁垒,建立高效转诊机制。今年以来,377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新优化的绿色通道获得及时救治。
数据背后,是无数像吴爷爷这样的生命被成功挽回。“我们希望以不断提升的硬实力和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托举起‘老有所医’‘病有良医’的民生期盼,淬炼出可推广、可借鉴的学科高质量发展范式。”荆州二医院长龚道恺说。
护理匠心 延伸内涵奏响温暖乐章
护理,是医疗温度最直接的传递者。荆州二医护理人以质量安全为基石,以磁性管理聚人心,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奏响关爱生命的美妙和声。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守护患者生命的基石,容不得半点马虎。荆州二医将质控的“探头”深入到每一个细微环节。
体系更严密。2025年,院级护理质控体系升级,织就了一张覆盖更广、针对性更强的质控网络;巡查更深入,实行分片区质量管理责任制,为患者安全再添一道保险;数据更赋能,护理部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持续追踪,推动护理质量不断向上攀升。
面对瞬息万变的病情和突发抢救,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过硬应急能力是护士的铠甲与利刃。通过开展常态化培训与考核,医院专科护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强化。
护理的温度,往往蕴藏在细微之处,荆州二医护理团队将“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化作点点滴滴的暖心行动。
糖尿病足护理、复杂伤口处理、围产期保健指导、盆底功能康复等专科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延续性专业照护。心理护理小组默默守护心灵健康,提供门诊心理咨询、疑难会诊,用专业抚平焦虑。
患者的声音就是改进服务的金钥匙。护理部“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清单,制定详实整改措施,并通过严格督查确保落实,让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成效写在数据里:今年来,门诊患者满意度稳定在95.50分,住院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85分,患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温馨相伴 人文情怀孵化服务蝶变
服务,是医院软实力的核心。荆州二医聚焦“一老一新”,以“银龄康”品牌和流程再造为抓手,将人文关怀融入就医全流程,让便捷与温暖触手可及。
医养结合深耕,服务延伸到家。随着《医养结合共享病床实施方案》落地,医院“医养结合病区”应运而生。这里,不再是冰冷的病房,而是融合了医疗照护与生活关怀的温馨家园。家属的眉头舒展了:“老人住在这里,专业又安心,我们放心!”
对于渴望居家的老人,“家庭病床”服务架起通往专业护理的桥梁。自2月启动以来,专业的护理团队已92次带着药箱、提着设备,叩响患者家门。无论是PICC导管精心维护、复杂伤口专业换药拆线,还是造瘘口悉心护理、膀胱冲洗规范操作,都将省级重点专科的护理水准送到患者床边。
5月20日,“银龄焕彩、四季礼赞”2025荆州市老年健康公益行在荆州二医启航。这不仅仅是一场启动仪式,更是一份贯穿全年的健康承诺:健康知识讲座,将科学的养生之道送到身边;义诊活动,让专家名医服务零距离;组织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活动,共同织就覆盖“居家养老、门诊就医、住院治疗”的全周期老年健康服务网络。
服务创新永无止境。
在门诊,减重门诊、骨质疏松门诊全新亮相;名医门诊,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中南医院专家诊疗;麻醉门诊流程优化,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20%;“先诊疗后结算”试点,患者平均等候减少15分钟;智能系统演绎效率革命,分时段预约满意度达93%……
在病房,住院证办理实现“双通道”运行。每一项看似微小的改进,都汇成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暖流。
温馨医院,离不开人文滋养与活力激荡。
医院春晚,歌声与欢笑传递医患同乐温情;健走活动,全院职工用脚步丈量健康;“巾帼奋进正当时、铿锵玫瑰绽芳华”系列活动,绽放医院女性的智慧与力量;无偿献血,传递着奉献大爱;“一病一品”健康科普视频大赛,让护士们化身健康传播使者,用创意和专业制作科普视频;“医务人员职业礼仪风采大赛”,全方位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形象和服务温度……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起荆州二医医患同心、职工同心的温暖力量。
2025年半程已过,荆州二医交出了一份党建铸魂、改革破局、医疗强基、服务暖心的厚重答卷。
站在新起点,医院将继续在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航程上“医心为老、向新而行”,在荆州“弘扬三大精神、赋能支点建设”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