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曹歌
荆州市2025年夏季房交会,不仅是一场房地产行业盛会,更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新时代发展逻辑——美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机械臂与古城墙的斑驳砖石遥相呼应,华鲁恒升的管道网络与长江水道纵横交织,荆州正书写“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
在荆州,产业与城市始终相互成就。今年上半年,62.8%的进出口增长、13%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亮眼数据背后是“23515”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1800家规上企业繁星点点,智能装备、现代化工等千亿产业集群拔节生长。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直接转化为人口吸引力——15万高校学子、1074家高新企业组成的创新矩阵,使荆州成为人才“强磁场”。这座城市正在演绎优质产业带来稳定就业,就业夯实人口增长基础的发展辩证法。
在城市更新中,荆州展现的“绣花功夫”,彰显出城市发展的温度与智慧。8162公里地下管网全面排查,为城市疏通“地下血脉”;150个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给城市镶嵌“绿色宝石”;1800个老旧小区改造,为城市细胞注入新活力。这些微观层面的精雕细琢,与“双子塔”拔地而起、“金凤”产业交流中心展翅腾飞的宏观意象相得益彰,构建起城市价值的立体坐标。
从购房支持措施,到20条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从“楚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安居保障,到产业母基金的活水浇灌,荆州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这些措施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既避免市场扭曲,又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站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崛起的战略交汇点,荆州的机遇前所未有。湖北省“铁水公空”万亿级基建规划,将重塑江汉平原的区位格局;“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的统筹联动,将重构城市空间价值。
未来的荆州,应当是以产业链构建城市圈、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活力之城。智能装备企业工程师下班后漫步滨江公园,高校教授在历史街区开设文化沙龙,产业工人子女在优质学区快乐成长——这样的场景,才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城市发展最终要回归“人民城市”的本质,只要坚守初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每位创业者、奋斗者都必将能够在荆州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