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31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奋力书写“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

  □ 本报评论员 曹歌

  荆州市2025年夏季房交会,不仅是一场房地产行业盛会,更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新时代发展逻辑——美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机械臂与古城墙的斑驳砖石遥相呼应,华鲁恒升的管道网络与长江水道纵横交织,荆州正书写“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

  在荆州,产业与城市始终相互成就。今年上半年,62.8%的进出口增长、13%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亮眼数据背后是“23515”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1800家规上企业繁星点点,智能装备、现代化工等千亿产业集群拔节生长。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直接转化为人口吸引力——15万高校学子、1074家高新企业组成的创新矩阵,使荆州成为人才“强磁场”。这座城市正在演绎优质产业带来稳定就业,就业夯实人口增长基础的发展辩证法。

  在城市更新中,荆州展现的“绣花功夫”,彰显出城市发展的温度与智慧。8162公里地下管网全面排查,为城市疏通“地下血脉”;150个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给城市镶嵌“绿色宝石”;1800个老旧小区改造,为城市细胞注入新活力。这些微观层面的精雕细琢,与“双子塔”拔地而起、“金凤”产业交流中心展翅腾飞的宏观意象相得益彰,构建起城市价值的立体坐标。

  从购房支持措施,到20条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从“楚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安居保障,到产业母基金的活水浇灌,荆州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这些措施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既避免市场扭曲,又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站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崛起的战略交汇点,荆州的机遇前所未有。湖北省“铁水公空”万亿级基建规划,将重塑江汉平原的区位格局;“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的统筹联动,将重构城市空间价值。

  未来的荆州,应当是以产业链构建城市圈、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活力之城。智能装备企业工程师下班后漫步滨江公园,高校教授在历史街区开设文化沙龙,产业工人子女在优质学区快乐成长——这样的场景,才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城市发展最终要回归“人民城市”的本质,只要坚守初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每位创业者、奋斗者都必将能够在荆州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共享发展红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