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31日
第A005版:公安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杨宏杰:

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尖兵

    杨宏杰(左)深入企业了解环保设施升级情况。

  □ 通讯员 周涛

  “我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看着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打心底里高兴。”扎根基层29年,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杨宏杰由衷感叹。

  1996年,杨宏杰踏入县环境监理所,开启了他的环保工作生涯。一开始,杨宏杰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深,当看到环境污染影响到生态和居民生活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转变,成为他多年来坚守岗位、勤学笃思的动力源泉。为快速提升自己,他主动学习,白天跟着前辈跑现场,晚上钻研环保法规和专业书籍。“特别勤奋的一个人,经常看到他拿着笔记本记录现场检查的要点,遇到不懂的就追着我们问,非要弄懂不可。”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姚京安对杨宏杰的好学印象深刻。

  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杨宏杰业务能力迅速提升,逐渐成长为全县环保执法的中坚力量。在一次日常巡查中,他发现青吉工业园区主干道以南的雨水口突然出现不明废水,因园区涉排水企业位于主干道以北,经多个部门现场排查,初步怀疑是南侧一家企业偷排污水。杨宏杰和同事们对周边3公里的雨水和污水井盖进行了数轮排查,却一无所获。找不出污染源,污染就会继续扩散,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破坏,怎么办?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杨宏杰凭借多年执法经验,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废水可能来自北侧排水企业,不是恶意偷排,而是污水主管堵塞后经雨水管网反灌。“做环保执法工作,有时候就得打破常规思维,当时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种种迹象让我觉得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在杨宏杰的坚持下,他和同事调整思路,通过几天的排查,最终发现了2处管网塌方点和一处反灌串网点,并迅速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一中队中队长周宇林点赞道:“这个大胆假设,不仅解决了眼前的污染问题,还消除了潜在的隐患,同时间接促成了青吉工业园区第二次全面雨污管网改造。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多年的环保执法锤炼,练就了杨宏杰对环境污染问题敏锐的洞察力。2023年的一天,城区出现一股异味,接到任务的杨宏杰立即驾车前往青吉工业园巡查。然而,当时大部分化工企业都处于停产阶段,园区内并没有发现类似气味,接连两天的巡查也都一无所获。杨宏杰琢磨:“气味肯定是有源头的,会不会存在污染源周边无气味,高空排放后被风吹到城区呢?”顺着这个思路,杨宏杰在园区巡查到凌晨1点,最终在一处出租厂房发现了微弱的灯光。经查,该企业拿到环评批复后,未经许可自行带料调试设备3天,其原辅材料与合成物均与夜间异味气息吻合,企业也被责令停产整改。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杨宏杰始终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从企业建设前的环评办理,到建成后的竣工验收,再到排污许可证申领,他都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在他的推动下,多家企业完成环保设施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9年时光,杨宏杰见证了环保工作的巨大变革,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杨宏杰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崭露头角。2012年,他带领团队在第一届湖北省环境监察技能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二名;2021年,入选湖北省生态环境执法“百名尖兵”;2023年,在湖北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中获得个人三等奖。对于荣誉,杨宏杰有着清醒的认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环保工作者的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我将继续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守护公安县的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