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波做客《行风热线》,围绕荆州发展铁水联运方面等相关问题,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荆州发展铁水联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何波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快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浩吉铁路、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双十字交叉”的交通优势,以荆州港为核心,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通过全面优化提升行业服务质效,推动港口扩能增效,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助力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荆州着力建设物流港,港口能级显著提升;建设产业港,临港产业蓬勃发展;建设贸易港,联运通道不断拓展;建设服务港,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建设功能港,口岸功能蓄力开放。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超5000万吨,正朝着“亿吨大港”的目标冲刺。
荆州发展多式联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位优。荆州作为长江中游门户,是南北大通道“节点”、两湖平原“中心”,距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及大湾区均为1000公里,具备“买全国、卖全国”的最佳辐射半径。
市场大。以荆州为中心,300公里半径内辐射26个地级市、约1.2亿人口,500公里半径内辐射66个地级市、约3亿人口。揽货区域可延伸至长江中下游以及河南大部、陕晋、川渝、贵黔等地,铁矿石、化工原材料、粮食以及煤炭等消费需求和流通需求市场大、货源足。
配套好。全市建有物流园区29个,建成电商聚集区12个,七大快递龙头企业分拨中心落户荆州,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电商企业9家,年快递揽收投递总量4.5亿件,带动社零商贸53亿元,带动农业产值12亿元。
成本低。近年来,先后开通中欧班列“长江号”荆州专列、“荆州—成都”双向对开翻坝货运“长江班列”,稳定运行20多条多式联运线路,“荆州—舟山”万吨级江海直达新通道首航成功,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全程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每吨运费成本降低33%。
服务优。制定《荆州市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实施细则(2024版)》,出台5大类物流补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2天内,29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56项惠企政策实现“荆直拨”,“一网通办”位居湖北省前列。
我市出台支持激励措施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为深入推进荆州现代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组建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建设指挥部,研究制定《荆州市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实施细则》,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对多式联运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重点突出发展大宗商品铁水联运,鼓励物流企业积极拓展铁水联运通道,提升铁水联运服务水平,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更好地助推荆州经济产业发展。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根据多式联运发展形势变化和需求,及时对政策进行优化修订调整,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制定《荆州市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实施细则(2024版)》,主要支持对象是荆州市主城区和功能区范围内注册的物流企业,以及包括荆州市及市外的航运、港口、铁路等物流企业。
支持发展重点方向包括: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发展大宗商品铁水联运;开拓荆州至沿海城市港口航线;培育国家3A、4A、5A级物流企业等。
通过3年来的实施,成效显著,极大拓展了荆州与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荆州企业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自实施以来,已为企业减少物流支出10亿元以上。
编辑观点:
荆州发展铁水联运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港口能级,带动产业与贸易繁荣发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契合国家战略要求,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我市各地各相关部门需积极作为,持续优化政策,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以此激发企业活力。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营造优质物流环境。期望在这些举措的助力下,荆州加速迈向“亿吨大港”,深度融入国内外物流大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