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1日
第A003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守护武汉沉湖湿地的“夏日精灵”

  夏日,来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的沉湖湿地,湖中野菱和芡实浮叶之上,是一群喧闹跳跃的水鸟。

  “这是灰翅浮鸥,是常见的夏候鸟之一。”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工程师冯江说,夏季是候鸟繁殖的高峰期,沉湖湿地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站点。

  事实上,鸟的种类、数量等信息,是湿地保护与科研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鸟类在湿地栖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食物,二是安全的庇护所。“以前,填湖造楼、围湖造田一度导致这里的湖泊萎缩,水被污染,生态被破坏,飞来过冬的雁群有时无处落脚,只好反复在天上盘旋。”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陈为炳回忆。

  生态保护成为当务之急。2013年,沉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正式施行。2017年起,沉湖湿地开始全面禁止围网养殖,保护区内3.2万亩围网被全部拆除。

  保护区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行走在湖岸线上,沿湖巡视、观测调查、科普宣传,参与推进退养还湿、修复治理等工作。大家欣喜地看到,经过多年休养生息,沉湖湿地已逐渐实现自我修复,形成了沼泽、芦苇荡、浅滩、深水等多种生态环境,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

  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安家落户”。不久前结束的7月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45种、超过3.2万只,其中灰翅浮鸥种群数量突破3万只,首批雏鸟顺利出巢,还记录到水雉、棉凫、小鸦鹃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截至目前,沉湖湿地共监测到鸟类301种,其中有20种鸟类分布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总量的1%。

  科技也为湿地保护提供助力。2021年7月,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投入试运行,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自动识别鸟的种类和数量,实时监测水文、气象等环境指标,提升湿地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夕阳下,群鸟的翅膀掠过天际,苇丛里刚破壳的雏鸟相互依偎,巡护员站在水边,静静守护着这群“夏日精灵”。(据新华社武汉8月10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