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2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沙市区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

暖“新”城市驿站更暖心

  □ 通讯员 杨娟

  近年来,为致力做好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沙市区以驿站为主阵地,通过引进专业社工力量,不断完善驿站“建管用”机制,让驿站建而善管、管而善用,真正成为户外工作者的“常客之家”。

  精准把脉需求丰富驿站功能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沙市区暖“新”驿站全面开花。该区在商圈楼宇或临街场所建成暖“新”荆江驿站48个,配备桌椅、空调、冰箱、电磁炉、充电宝、急救包、书柜等设施设备,为各辖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免费提供避暑取暖、歇脚饮水、手机充电等服务。

  为打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服务组合拳,沙市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委组织部、总工会、团区委、人社局等多部门力量,整合资源将荆江驿站一并建设成为集“红色+爱心+培训+权益保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空间。

  立新街道文体路社区驿站开放时间与吾悦商圈营业时间同步,同时链接医疗资源,为辖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包扎、消毒和基础体检服务;中山街道通过升级智能门锁设备,实现驿站24小时开放;崇文街道凤台社区增设积分兑换柜和爱心企业展示墙,激发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动力。

  拓宽关爱渠道精进驿站服务

  沙市区结合“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积极搭建“五社联动”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举措。

  聚焦发展增动能。依托驿站建立“小蜜蜂流动党员联络站”,2024年共有475名党员纳入管理,并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党员发展重点对象。链接企业资源、司法力量,在驿站常态化发布就业岗位,举办“春风送岗”“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活动53次,让更多新就业群体就业不迷路、择业不迷茫。

  聚焦生活无后忧。开设子女托管班,解决多名外卖员的小孩看护难题;利用节假日慰问帮扶300余名新就业群体,开展义诊义剪、电动车维修、急救知识培训等系列志愿服务30余场,提升新就业群体生活幸福感。

  聚焦成长强治理。沙市区中心城区驿站开辟问需渠道,以“座谈+调查+心愿墙”的方式精准解决外卖员的急难愁盼。设立驿站“留言板”“心愿墙”,每周收集汇总意见建议,协调相关单位认领解决;组建“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建立外卖员与社区网格员“点对点”联系制度,推广“随手公益”行动,鼓励他们随时反馈电线脱落、井盖破损等问题,有效融入社区治理。

  创新激励举措加强驿站管理

  沙市区还积极探索通过“积分激励机制+流动轮值”解决驿站无人管理的痛点。

  中山街道实施“每日益拍”(将打扫干净的驿站拍照到外卖小哥群)“每日益带”(顺手将驿站垃圾带走丢进垃圾桶)活动,以积分机制发动外卖员主动参与驿站卫生打扫;组建驿站管家志愿服务队,从外卖员积极分子中任命轮值站长,开展“流动服务”轮值志愿者行动,从而实现驿站的常态化有序管理,形成“积分—服务—激励”闭环。

  沙市区乐仁社工对外卖员参与驿站管理的积分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和兑现,链接慈善资源为驿站筹集积分兑换物资与服务,确保驿站管理模式可持续运行。社区安排专人每周对驿站卫生秩序进行检查,确保新就业群体休息环境有人督;对驿站留言进行收集整理和上报,确保新就业群体声音有人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联动解决所反映的各类问题,确保新就业群体问题有人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