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继程
说真的,我挺喜欢小修的,或许是性格使然吧。
我在《因诗冠名的湖》一文中认识他,也由此认识了我家乡的长湖。小修性情真率,观物细致,以执拗的认真,将家乡的溪、山、泉,化作三篇游记:《游孟家溪记》《游荷叶山记》《游青溪记》。展读细品,仿若从他漂泊的行囊中,取出三枚珍藏的翡翠:孟家溪的灵动、荷叶山的静气、青溪的清响,浑然一体,那是他心中鲜活的公安啊。
孟家溪之美,在于一个“活”字。溪宽不过一丈,却被他写得如一幅灵动的水墨长卷。他说“水碧如黛”,这“黛”字用得极妙——不是浓得化不开的绿,而是如少女描眉时轻扫的青黛,润泽而灵动。清晨,晨阳初照,水面泛起碎银般的光,微风拂过,漾起淡淡的白痕,宛如宣纸上未干的淡墨被吹皱;傍晚,水色沉郁,似砚台中的浓墨,岸边的菰蒲轻垂,梢头一沾,便晕开半圈朦胧的影子,悠然自得。溪边的生灵,更是这画中灵动的笔触。渔人撒网,臂膀一扬,网绳划破水面,惊起几只白鹭,掠过水面——那身影轻盈如书法中的“飞白”,墨色淡得几乎看不见,却透着一股自在。风吹过菰蒲,似门帘上的小铃铛轻响,清脆爽朗,为这画面注入了生机与诗意。
我固执地认为,袁中道写这溪时,定是蹲在岸边看了许久。他看着水面将天上的云影揉碎,白了又绿,绿了又白;看着渔人收网时,水珠滴落,仿佛国画里的破墨,由淡而浓。他或许明白了,这溪原是天地间一支豪放的大篆,水中的鱼、岸边的草、天上的鸟,皆是蘸了墨的笔毫,在时光中勾勒出一幅幅画卷。这溪的“活”,是一种自在的“活”,随心所欲,不拘格套。
话说荷叶山。它的妙处,在于一个“静”字。袁中道说它“不太高,却绿得要滴下来”,宛如一片被露水浸透的荷叶,轻轻浮在田埂边,连山上的石头,都沾染了庙宇青灯的幽光。山路狭窄,人行其上需侧身而过,仿佛将尘世喧嚣都隔绝在蜿蜒之外。放轻脚步,屏住呼吸,唯恐惊扰了小草上的晶莹与宁静。
山雾悠悠地淌过来,云影碎在湖面,化作粼粼波光。袁中道遮目远眺:“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那涛声清爽,俯耳倾听松针“簌簌”落下,仿佛庙里的木鱼“咚咚”有声,不疾不徐,心中便悠然空出一角:辽阔而悠远。
山顶的傍晚令人眷恋,如同期待一场与爱情的邂逅。天色渐暗,踏上归途,新月如钩,挂在天际,疏离有度,宛如语文课本中的“小桔灯”,淡淡的光晕,恰能照亮脚下的草径。他说山影“像幅墨画挂着”,月光是“淡墨”,润在石阶上。宣纸上不小心滴下的水,慢慢洇开,晕乎乎的,却自有分寸。下山时,虫鸣“唧唧”,从石头缝中、草丛间钻出,如禅语般细碎而飘忽,将白昼的喧嚣缝进黑夜的静谧之中。
这山的静,并非枯寂,只是默默地绿着,恬静而安然,聆听萤火虫闪闪发光的歌吟。不与他人比幽、比奇,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看透世事,自在无求。袁中道写它,或许是在诉说自己的体悟——人立于山中,心也随之静下来,那些世俗的纷扰,被山风一扫而空,散了,净了。在如今这喧嚣躁动的世界里,再难觅得这般幽致与清雅,生活,愈发不易了。
青溪之美,则在于“声”。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硬是被小修听出了琴音。流水是弦,石头是琴柱,岸边的树与草,皆成了按弦的手指,轻轻一拨,便带出几分书生意气。袁中道在文中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溪中游鱼,轻摇尾巴,扫过小卵石。“呷浪之鳞,悠然有声”,细微却清晰,宛如乡下炊烟袅起时的琐碎絮语。岸边的柳丝缠绵交织,遮挡着阳光,枝叶摇曳。树荫下怡人的凉爽,似情话低语,如惊蝉余韵,悠悠然然。戴斗笠的白胡子老者坐在舴艋上垂钓,鱼竿纹丝不动,鱼儿却自个儿蹦上钩来——越静溪声越清,如同齐白石笔下留白的虾趣,需细品方能领略其味。小男孩光着屁股跳入水中,“哗哗”撩水嬉戏,那声响活泼灵动,仿佛唤醒了整个沉睡的溪流。袁中道痴痴地站在溪边,似乎沉浸其中:“我家青溪,可当丝竹”——在他听来,这溪便是天地间最美的琴,无需乐谱,流水自能奏出抑扬顿挫的旋律:水急时,如《广陵散》般激昂;水缓时,似《平沙落雁》般悠长;水瘦时,像《梅花三弄》般清冷;水浅时,石头露出水面,淡然悠远,宛如《渔樵问答》在四季轮回中反复上演。
这三篇游记,原是袁中道为故乡所绘的画像。孟家溪是其容貌,俏丽动人;荷叶山是其神韵,含蓄敦厚;青溪是其声音,如阳光般温馨。溪水滋养着青山,青山衬托着碧水,而溪声,则是这片土地的呼吸。一呼一吸皆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日子,而这恰恰是小修心中完整的老家。他的梦、他的爱、他的喜怒哀乐,皆根植于此。
袁中道也曾写过他乡的山水,如《西山十记》中的风景,总带着几分新奇;然而写这三地游记,却是寻常地打量:“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
湖畔飞白鹭,草间鸣夜虫,溪中戏顽童……这些旁人司空见惯的景致,在他眼中却藏着诗意——只因“故乡”二字,让他对一切皆怀有疼惜与怜悯。或许他蹲在溪边看云影时,会想起儿时在此捞鱼摸虾的清凉;站在荷叶山望月时,会听到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唤他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些藏在风景背后的念想,成为他心中无法割舍的根。
小修美轮美奂的文字,让我们明白:不要总是向往远方的浪漫,身边的溪声、山影、高粱与麦秸,其实蕴藏着最动人的诗意。我们的老家,或许就藏在那段被遗忘的蝉鸣里,那片伯劳于飞的水涯边,等待着我们像袁小修那样,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发现,用一支真诚的笔去书写,倾诉对家乡最深沉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