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3日
第A004版:石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田间地头

——市农业环保和生态能源服务中心干部积极下沉一线炼真功

  □ 通讯员 裴艳 李桃

  今年来,市农业环保和生态能源服务中心围绕市农业农村局“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部署,引导干部跳出机关大院、扎根田间地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能力跃升,书写了干部素质提升的生动答卷。

  从“办公室坐班”到“田埂上办公”,筑牢服务根基。针对地膜污染治理难题,市农业环保和生态能源服务中心组建专班逐户走访120余家种植主体,在春耕一线精准发放175吨地膜并现场教学回收技巧,截至目前已完成190余吨地膜回收处置,效率较往年提升40%。5月,该中心接到徐家铺社区反映沟渠存在福寿螺卵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联合属地当天完成勘查清除,群众满意度达100%。如今,“田间地头问需求、现场办公解难题”已成为工作常态。

  从“遇困绕道”到“破局开路”,锤炼担当硬功。面对秸秆产业化主体分散、资源零散的瓶颈,市农业环保和生态能源服务中心创新“三级网格+半径控制”模式:纵向构建市、镇、村三级网格,压实责任;横向跨镇协作整合13家市场主体,串联成收集、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目前秸秆利用率提升至85%,较去年提高20个百分点。干部面对难题时,主动协调行动增多,被动应付推诿减少,“钉钉子”精神成为攻坚克难“标配”。

  从“经验办事”到“创新破局”,提升引领能力。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市农业环保和生态能源服务中心干部跳出“简单还田”传统思路,对接高校开展草谷比监测,以精准数据替代“拍脑袋”决策;针对秸秆附加值低问题,引导企业升级揉丝生产线,将秸秆转化为每吨价值500元的优质饲料,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用数据说话、靠科技增效、借市场发力”成为推动工作新路径,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让系统内更多干部在乡村振兴战场练就真本领,用实干实绩书写“三农”新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