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5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监利创新推行“两农”信用贷款,授信1450户、投放2.98亿元——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沃土”

  □ 记者 胡嫚嫚 通讯员 谭慧

  立秋过后,连续的雨天浇灭了暑气。监利市李圣和家庭农场的“稻虾连作”基地一派生机盎然,酝酿着新一轮的丰收。

  “今年预计每亩虾稻田纯利可达550元,不仅能弥补前两年亏损,还能有盈余!”家庭农场主李圣和信心满满。而就在2个月多前,他还愁得整夜睡不着觉。

  李圣和的家庭农场发展“稻虾连作”模式已5年之久,基地面积1800亩,是当地的种植大户。

  发展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上近年来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今年5月正当小龙虾大量上市时,李圣和的家庭农场却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这让他信心受挫,甚至想放弃自己多年的“农业梦”。

  就在李圣和束手无策时,监利市政府办金融股和农行工作人员到村里宣传“两农”信用贷政策。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现场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短短一周时间,90万元信用贷款就顺利到账了。”

  “这笔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也让我重拾干农业的信心。”李圣和激动地告诉记者,这笔贷款不仅利率低、无需抵押和担保,而且全程线上操作。

  有了资金支持,李圣和及时支付了饲料款、人工费,还升级了养殖设备。

  “资金难”一直是困扰“三农”发展的瓶颈,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近年来,监利市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窄等痛点,以省“两农”信用价值贷款试点为契机,联合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商户贷”专项产品。

  该产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整合政府涉农数据、核心企业供应链数据等信息,构建“三农”信用画像,信用评估模式覆盖超2000家农村经营主体及个人农户,有效解决了缺乏抵押担保导致的“信用空白”问题。

  为了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沃土”,监利市政银携手,建立了“重点农业产业链主体动态名录库”和“政银联合走访”常态化机制。今年来,政银专班深入产业链聚集区集中走访120户链上主体,截至7月上旬新增授信3560万元,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

  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全链条覆盖等举措,今年已累计授信1450户、投放2.98亿元。重点支持养殖设施升级与规模扩张,发放贷款1.2亿元、惠及养殖户863户;为加工业提供设备购置贷、流动贷支持精深加工,授信加工企业27家、金额8600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