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佘海艳 通讯员姚云飞 朱子健)为有效防范电气焊违规作业引发的火灾事故,近日,市应急管理局在省内率先开展电焊机“加芯赋码”智能化监管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4家企业50台电焊机技术改造任务。
多起国内电气焊违规作业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显示,“电焊机违规动火作业”“无证上岗”“未经审批”等问题是主要原因。为此,国家应急管理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加芯赋码”智能化监管模式,要求通过“一机一芯一码”实现“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该技术通过加装智能芯片、赋予唯一身份编码,实现“人机绑定、扫码作业、数据溯源”,从源头杜绝无证上岗和设备违规改装。
市应急管理局积极争取成为全省应急系统首批两家试点单位。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该局组建工作专班,推进焊机“加芯赋码”和“一机一码”技术改造工作。该局采取“边宣传、边改造”模式,联系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先后完成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荆州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试点单位、50台电焊机“加芯赋码”改造安装任务。
该局将进一步扩大改造覆盖范围,推动“加芯赋码”成为电焊机安全监管的新常态,为全省全面实施“加芯赋码”监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