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萌 廖程帆 通讯员 丁索
再看洪湖水,浪里万象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近年来,荆州锚定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要矛盾,以改革创新思维探索出“水改旱、散改集”绿色养殖模式,有效破解“既要保供给、又要护生态”的现实难题。
位于监利市上车湾镇新垸村的胜阳养殖场,总面积73800平方米,是我省现有规模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设计年养殖蛋鸭约30万只。目前,该基地有标准化养鸭大棚95个,27万只蛋鸭正常产蛋周期约300天,预计年产蛋量达1亿枚左右。
“胜阳养殖场采用创新的蛋鸭‘水改旱’养殖模式,与以前的水养模式相比,产蛋率提高至92%,收益利润提高20%。”新垸村党支部书记甄大成介绍,除了提升经济效益,“水改旱”养殖模式还从源头避免了对水体的直接污染,“每栋鸭舍之间建有1个集中饮水台,用于收集鸭子洒落的饮水、掉落的饲料、产排的鸭粪。对于饮水台散落的污水,采取集中收集综合处理,实现粪污集中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环保处理后,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