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第A007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今年缘何早出伏?

  据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18日,末伏的最后一天,意味着今年长达30天的“三伏”终于落幕,要出伏了。专家表示,今年的“三伏”是“短三伏”,所以出伏时间比较早。今年出伏时间比去年、前年和大前年各早了5天、1天和6天。

  三伏天,又称“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的总称。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如何确定某一年的“三伏”是30天还是40天?“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指的是我国古代历法天干地支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下一步,是确定末伏的时间。俗语说‘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的开始。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杨婧说。

  今年的“三伏”很有意思,不仅终结了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的纪录,同时也开启了2025年至2036年连续12年的“三伏”30、40天交替出现的序幕。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时间有关。另外,‘三伏’热与不热不是由其持续时间长短而定,而是由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天气因素所决定。”杨婧说。

  “出伏后,气温通常会逐渐下降,但‘秋老虎’现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因此,公众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好自身保健工作,劳逸结合、充足睡眠、适度锻炼、合理饮食。”杨婧提醒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