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涂宇朋
在“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的征程中,松滋创新实施“3+”路径全周期支持体系,通过“精准引雁、精心育雁、真金助雁”三大维度,构建起“引得回、留得住、发展好”的返乡创业生态圈,将18万在外务工人员的“乡愁记忆”转化为“发展密码”。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吸引1.3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超5万人,培育出电商、文旅、食品加工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澎湃动能。
精准引雁——
“立体化”招引,让归乡之路如诗如画
作为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市,松滋以乡情为纽带、政策为支撑、平台为载体,精心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招引网络,让返乡创业从“心动”的瞬间变为“行动”的现实。
乡情,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松滋依托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异地商会和流动党员服务站,创新性地建立一批乡情联络站,定期举办“乡情恳谈会”“项目推介会”,向在外务工人员推送家乡发展动态、产业政策清单。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开展51场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200余人次,其中返乡人员占比超40%。
为吸引更多“归雁”回家,松滋制定了《返乡创业政策口袋书》,推出一系列“零门槛落户、零成本创业、零距离服务”的政策扶持组合拳: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返乡创业小微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2025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7笔,发放资金3.1亿元,贷款余额达10亿元,让返乡创业人员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诚意,使松滋成为吸引“归雁”的强大磁场。
精心育雁——
“全链条”培育,让创业之路繁花似锦
松滋聚焦创业者能力短板,精心打造“培训+孵化+实战”一体化培育链条,让“归雁”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5月28日上午,经过几天精心筹备,松滋中心城区二环路“零工驿站”首场“家政收纳”“养老护理”培训班开课。来自全市各地的21名学员参加培训。
为给返乡创业注入人才“动力源”,松滋大力实施精准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将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开在城区“零工驿站”。驿站变工厂,大厅变车间,会议桌变操作台,为重点群体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创业—跟踪服务指导”的一条龙服务。截至7月2日,已开展返乡创业就业培训26个班次,共计培训806人。
创业者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为此,松滋人社部门加强平台搭建,进一步夯实返乡创业“落脚点”。全市重点搭建4类核心平台,为返乡创业提供重要支撑。
——“家门口就业工厂”。在17个乡镇(街道)搭建22个就业工厂,在城区培育5个专业化孵化基地,形成“县有集聚园、镇有孵化器、村有家庭坊”的三级载体网络。
——“1+2+3返乡创业平台”。1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松美滋美食城),在孵企业104户,返乡人员创办实体80个,带动就业1400余人;1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湖北松滋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在孵企业37户,返乡人员创办实体14个,带动就业5100余人;2个返乡创业街巷(金松返乡创业特色街区和杨家冲纺织服装特色街区),在孵企业293户,返乡人员创办实体230个,带动就业2500余人;3个返乡创业特色园区(吉他产业返乡创业特色园区、农博城返乡创业特色园区和居然之家返乡创业特色园区)在孵企业167户,返乡人员创办实体133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
——“社邮合作”网点。以5个市级网点、20个镇级网点和220个村级网点共同构筑起全域覆盖、全民共享、全程通畅的“市—镇—村”三级“社邮合作”返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零工驿站”。以城区5个零工驿站和乡镇17个零工驿站为服务触角,落实求职登记、信息发布、人岗匹配、政策宣传、候工休息、维权咨询等服务事项。
卸甲坪乡天星堰村返乡创业者谭仲林,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集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卸甲庄园”。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体验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返乡逐梦处,归雁在乐乡。近年来,松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返乡创业工作。一群群归雁,成为工业兴市“生力军”,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真金助雁——
“全周期”服务,让发展之路畅通无阻
从政策护航到生态培育,从要素保障到服务闭环,松滋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的创业生态,让无数游子的归乡路越走越宽广。
为破解创业难题,松滋加强“数智化”服务,积极搭建返乡创业“数据库”。不断完善“1+4”人力资源信息库:“1”即全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4”即在此基础上建立在外务工人员数据库、在外经商和创业人员数据库、在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数据库、已返乡经商和创业人员数据库。
截至目前,已累计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45.42万条;在外务工信息数更新录入18.2万条;在外经商(创业)数更新录入3035条;在外行政事业人脉信息更新录入1526条;统计汇总已返乡(经商)900人。
为方便创业者办事,松滋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这就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让创业者能够更快地开启创业之旅。同时,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2025年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22件次。
返乡创业,产业是关键。松滋紧扣“酒、磷、钙”三大主导产业和“1+2+3”产业新格局,引导在外松商以重组、并购、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多形式引导产业回归。
5月17日晚,2025年松滋鸡美食消费新场景打造活动在松美滋美食城举行。活动发布了“松滋鸡美食地图”“烹饪师培训标准及返乡创业政策”。此次活动是松滋鸡产业迈向品牌化、规模化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松滋鸡”特色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多方合力擦亮这一金字招牌。
近年来,松滋人社部门围绕“松滋育婴师”“松滋鸡烹饪师”“松滋白酒酿造工”“松滋吉他制作师”等县域特色劳务品牌,集中培育一批返乡创业主体。
目前,“松滋鸡烹饪师”“松滋育婴师”“松滋白酒酿造工”3家本土特色劳务品牌已加入荆州市劳务品牌库,白云边酒业有限公司、松滋市神农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荆州市劳务品牌领军企业。2024年,“松滋鸡烹饪师”获评荆州市优秀劳务品牌。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畜牧)品牌声誉TOP100,“松滋鸡”位列第25位,成功跻身全国畜牧品牌50强。
松滋的实践生动证明,返乡创业不仅是人才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
当“归雁经济”与营商环境改革同频共振,当“乡愁情怀”转化为“发展动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张开双臂,迎接更多“归雁”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