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第A005版:石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小河口镇:

小田变大田,“虾稻共舞”成风景

  □ 通讯员 焦婷 邓吉

  近日,小河口镇季家咀村连片稻田里,虾影跃动,生机盎然。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是季家咀村“小田变大田”改革后虾稻连作模式的生动写照,更让种植户尝到了机械化“省人工、降成本”的甜头。

  过去,零散的“巴掌田”严重制约生产,农机难下地,农活靠人力,效率低成本高。去年,季家咀村借力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大刀阔斧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通过统一规划、平整土地,一举整合细碎田块7000余亩,并同步完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彻底打通了机械化作业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季家咀村田成方、路相通,整改后的连片大田为虾稻连作模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也让农机得以大展拳脚。“以前插秧收割全靠人工,费时费力! 现在大田平整,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畅通无阻!”种植大户们高兴地说:“无人机打药既快速又均匀,省力又省钱!”

  “田埂减少,增加了有效种植面积,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效率明显。虾稻共生生态循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提升了稻虾品质,还增加了村民收入。”季家咀村负责人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