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20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纪南文旅区纪南镇岳场村

创新“五包五到”工作法 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 记者 伍丹 李理 通讯员 吴昊雲

  8月,连片的稻田一望无际,风吹稻浪,宛如一片绿色海洋。走进纪南文旅区纪南镇岳场村,整治一新的4000亩高标准农田平整开阔,灌排水渠纵横交错,一幕幕“良田美景”勾勒出乡村治理的和美画卷。

  岳场村“小田并大田”得以顺利实施,主要依托该村的“亲情网格”管理模式。

  时间回溯至今年2月,纪南镇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岳场村作为示范点之一,“小田并大田”成为该村整治重点。

  2月26日,岳场村召开了支部大会。公告一出,村民们顾虑重重。

  “好端端的田为啥要动?”“改完了地,我家的田还能一样好种吗?”“真动工起来,误了农时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村民们心头。

  “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岳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文介绍,全村占地面积7.12平方公里,粮油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整治土地对村民而言,是大事、新事,也是难事。”

  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成为此次整治项目的重点。

  近年来,岳场村抓住农村人“认人”“认亲”“认情”的特点,改变以组别、排户为单位划分网格的传统方式,建立以亲戚、宗族、朋友关系为纽带的“亲情网格”包保制度,把网格包片转变为亲情包户,变被动管理为亲情服务。

  2月26日晚,该村80名包保党员全部进组入户,“串亲戚”走访。一碟瓜子、几杯热茶,包保党员和村民围坐一起,以“唠家常”的方式,从政策疑问到种植顾虑,从土地划分到收割安排,现场答疑、当场记录、后续跟进。岳场村凭借“亲情网格”,将工作推进形成闭环,成效显著。

  2月27日,随着岳场村四组机械进场,岳场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这沟渠拐弯处还得清深点!”“田地整平一点好种一些”……开工后,田埂边成了新的议事点,卷着裤腿的村民主动建言。包保党员耐心倾听、及时协调,让村民真正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大家的支持与配合下,5月20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岳场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工。该村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近300亩,新建、更新机电灌溉泵站8座,铺埋节能灌溉管道6300米,新建加固维修硬化灌溉渠道1万余米,全面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再上台阶。

  近年来,岳场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探索出乡村治理“妙招”。通过“亲情网格”,建立“五包五到”工作法,确保政策宣传答疑“到人”,信息反馈、矛盾调处响应“到点”,民生服务、协调维权“到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到村”,环境“门前三包”“到片”,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岳场村依托亲情包户、亲情服务、亲情解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朋友圈”,实现了二十年来“零上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