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万佳
征迁工作常遇“拦路虎”,经营户的生计保障便是难题之一。
在锣场镇奥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蓝科技”)二期项目征迁中,村民老刘开办的超市去留问题,就曾让征收专班“两头为难”。
如果直接关停,老刘一家会失去经济来源,全家心不甘情不愿;不关停,奥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蓝科技”)二期项目就无法按时推进。
怎么办? 征收专班转变策略,利用晚上、周末等村民休息时间反复上门聊家常、听诉求。几番下来,征收专班终于摸清老刘的“心结”:既要新门面,也要保住老位置积累的客源。
起初,征收专班在渔湖村“两委”的协助下,为老刘就近挑选了三处备选门面。然而实地探查后,老刘直摇头:“地段太偏,没人气!”“这点地方,货都摆不开!”“门朝西晒,夏天谁愿意来?”他认为,这些铺面,与他的“黄金码头”相差太远。
要是奥蓝科技二期建成后,能在原址附近给老刘留个门面,岂不两全其美? 征收专班研究后,随即联系了奥蓝科技二期项目负责人刘大兵。
了解情况后,刘大兵对征收专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态度表示赞赏,也理解老刘的难处。他还爽快表态:“没问题! 企业建在家乡,理应回馈乡亲。新厂临街位置,我们给他留个铺面!”困扰老刘的最大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当征收专班把这个消息带给老刘时,老刘起初难以置信,反复确认后,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这样安排,我支持! 没想到你们真把咱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太感谢了!”
经过征收专班的多次协调,双方很快达成协议。项目建成后,奥蓝科技将在临街地段提供约150平方米的门面,优先租赁给老刘,供其继续经营超市。
这一棘手问题的化解,为整体征迁工作扫清了关键障碍。征收专班乘势而上,“白加黑”“5+2”逐户沟通,耐心解读政策,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30天后,涉及14户村民的征迁协议全部签订完成,不仅刷新了锣场镇同类项目的征迁速度纪录,也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高效征迁的背后,是基层干部“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和换位思考。他们以解决实际困难为钥匙,在服务企业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之间找到了“最优解”。
奥蓝科技二期项目开工在即,征收专班工作人员又匆匆赶到了下一个征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