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涛 沈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公安县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学规定、正作风、办实事、惠民生,针对农村供水工程运维短板、假冒伪劣食品等问题展开专项整治,通过实施查隐患、抓整改、建机制组合拳,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水润民生拧紧供水“安全阀”
闸口镇胜天汊村位于镇乡结合部,水压不足、频繁停水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几百户居民。
面对当地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难题,作为农村供水安全主管部门的县水利和湖泊局联合县银龙水务公司,对胜天汊村水压不足问题进行运维改造,加装2台加压泵,装机容量8千瓦,解决了胜天汊村、和兴村近900户居民水压较小问题。
今年以来,县水利和湖泊局将水压不足等问题作为突破口,全面打响农村供水提质战。工作人员通过梳理12345热线投诉、审计反馈线索,对全县16个乡镇的供水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心主任郭峰说:“全面自查、督导排查后,我们建立农村供水问题整改清单43个,通过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已整改问题39个,解决了群众吃水用水问题,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期投诉量下降58%。”
截至目前,39个问题清单已完成整改,剩余涉及跨村管网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对9名履职不力的责任人进行提醒谈话,移送县纪委问题线索3条,从制度层面杜绝整改一阵风。“下一步,将强化问题整改,抓紧完成项目煞尾工作。对发现的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整改销号,确保立行立改或限期整改到位。同时,提升农村供水服务管理水平,畅通服务渠道,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巡检巡查,完善制度建设,以更优质、高效、贴心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坚实用水保障。”郭峰说。
铁腕整治筑牢食品“防护网”
近日,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斗湖堤镇荆江河农贸市场肉类摊位开展日常检查。作为县市场监管局“三个严查”行动的创新举措,“驻场监管”制度让食品流通环节的隐患无所遁形。
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县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关切,构建从生产源头到餐饮终端的全链条监管网。在生产源头,对全县肉制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开展拉网式排查。在流通渠道,推行农贸市场“驻场监管”,安排专人每日巡查,严防未经检验检疫肉品、“三无”食品流入市场,已累计排查食品店1445家,整改风险隐患127处。
截至目前,该局共排查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1725家,抽样检验食品1225批次,整改风险隐患700余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7起,受理投诉举报124件,办结104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6%,整治成效逐步显现。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明海表示,该局将持续压紧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坚持上下贯通、注重部门联动,深入排查、全力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严厉惩处制售假劣肉制品、假冒伪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等严重违法行为,以实实在在整治效果回应民生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利剑出鞘斩断食品“违法链”
监管之外,更需利剑斩断食品违法链条。县公安局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食品犯罪,为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护锁”。
今年5月,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接到群众报案后,通过摸排调查,查获了一起用毒镖对狗进行捕杀、并在公安县部分乡镇贩卖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这起毒狗肉案的成功侦破,正是县公安局以案件办理为切入点,严打农村食品犯罪的典型案例。
为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县公安局通过“线索征集+部门联动+科技赋能”三措并举,不断加大食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在全县农贸市场、商超及乡镇张贴线索征集公告200余份,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线索;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每月联合清查”机制,对肉类生产企业、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检查,对每一起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全链条打击。
截至目前,县公安局已立案查处肉类制品刑事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