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叶秋 通讯员 喻波
“通过参加‘产投讲堂’系列培训,我对国有资产交易的政策边界和实操细节有了更清晰地把握。最近推进项目中,之前卡壳的难题都顺利解决了。”荆州产投集团运营管理部员工付煜荣的这番话,道出了集团深入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带来的真切变化。
今年以来,作为深耕荆州产业投资领域的国企,荆州产投集团以多元化培训体系为支点,撬动干部职工履职能力系统性提升,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三层联动”搭建能力提升“立体课堂”
周五下午,荆州产投集团会议室里,一场由集团领导主讲的专题党课正在进行。台下,干部职工们专注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不时举起手机拍下PPT上的关键内容——这样的“领导干部示范讲”场景,在“产投讲堂”已成为常态。
“我们围绕政治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构建起‘三层联动’的培训矩阵。”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领导干部带头讲政策、谈战略,发挥“头雁效应”;中层骨干深耕分管领域,拆解业务难点、传授实战经验;青年干部则通过“产投微课堂”分享前沿思考。目前,领导干部授课占比显著提升,数十名青年干部完成首次公开授课,形成“人人愿讲、个个能讲”的良性循环。
在“向内挖潜”的同时,集团还注重“向外借力”。邀请头部券商开展“收并购上市公司”实战专项培训,传授融资租赁实战技巧。同时,鼓励内部业务骨干“走出去”,以专业力量赋能国资管理水平提升。前不久,市国信产权交易中心业务骨干受邀为监利市国企干部授课,其精心准备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则》解读课程,通过多个实操案例讲透政策要点,收获满堂彩,这为集团“以讲促学、教学相长”写下生动注脚。
实战导向让培训成果“落地生金”
“原来写新闻,要多站在读者视角找‘兴奋点’。”在荆州产投集团新闻骨干专题培训班上,当讲师结合《荆州日报》头版头条案例,拆解“项目故事化、数据场景化”的写作技巧时,宣传队成员田静的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要点。培训结束后,她带着新思路打磨稿件,采写的新闻被多家省市级媒体转载,上稿率较之前提升20%。
“培训—实践—提升”闭环,正是集团培训课程设计的核心逻辑。围绕产业投资主业,“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的三段式教学成为标配:讲“股权投资尽调”,就拿集团刚落地的项目当“活教材”;论“资产处置风险防控”,便模拟闲置厂房转让的全流程谈判;针对新兴赛道,陆续开设“低空经济”“生态碳汇”等定制课;瞄准风控痛点,组织“公司法专题培训”“财务业务报销”……截至目前,11场专题培训累计破解多项业务实际难题,真正实现“培训跟着问题走,能力围着业务转”。
“以前觉得培训是‘额外任务’,现在成了‘刚需补给’。”针对AI智能应用热点,前不久,由市地方铁路公司基层员工主讲《Deepseek企业应用实践探索》专题培训直击公文写作、PPT设计等痛点,深受干部职工好评。“这样的课程针对性强,极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减少了深夜赶PPT、做汇报材料的时间。”受训人员纷纷说道。
蓄力续航锻造产投“尖兵方阵”
“干部素质不是抽象概念,要具体到‘懂产业、善投资、能攻坚’上。”荆州产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升级:建立涵盖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综合素养的“课程超市”,让员工按需“点单”;利用“学习强国”“产投微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把精品课程装进“口袋”,实现“通勤路上能学、午休时间可看”;建立“培训效果跟踪”体系,将学习成果与绩效考核、晋升任用直接挂钩,形成“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长效机制。
从会议室里的思想碰撞到项目现场的实战锤炼,从专家讲堂的智慧启迪到跨部门研讨的火花迸发,荆州产投集团正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将队伍建设成效转化为产业投资的硬核实力,在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的征程中,书写着国企担当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