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高伦强)8月15日至19日,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沙市中学学子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出色,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多项大奖。
其中,湖北省英才计划学生、2302班的熊思铭同学凭借其卓越的表现,荣获大赛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这也是荆州选手首次获此殊荣。此外,熊思铭同学还一举斩获周培源科技创新奖、天鹅座科学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心专项奖等4项专项奖。同时,2304班的方天顺同学荣获“码高杯”创新人才奖。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代表队共5名选手参赛,沙市中学就有2名学生入选,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雄厚实力。
本次大赛由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勇担时代使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大赛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制造科技等学科领域国家科技战略和科研产业一线的“真问题”,开展个人和团队科技任务挑战,并举办了科技自立自强主题展、院士专家报告会、科技企业体验、“学长说”创新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自全国各省级科协和港澳台相关单位推荐的35个少年组代表队,全国学会推荐的22个青年组代表队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个国际代表队,近7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科技盛会。
熊思铭同学在赛后分享了参赛心得。他说,此次大赛的团队挑战赛“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作为队长,他不仅承担了部分机械设计工作和工件加工送审等任务,还积极组织、协调全组工作,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手段,让组内每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使团队分工明确、工作有序,最终以满分顺利完赛。他认为,这次团队挑战活动不仅让他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更深刻认识到工程管理在复杂项目跟进中的重要作用。
方天顺同学也感慨道,这份荣誉证明了平日对电子学与材料学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面对发光织物集成中的瓶颈问题,正是那些深入内心的技术原理,帮助他精准优化电路、遴选材料,将抽象的构想转化为现实。他深刻体会到知识赋予的力量,能够洞察本质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创新得以实现。
作为中国科协赛事改革元年的本届大赛,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优化组织方式,通过汇聚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等优质赛事资源,构建青少年科技竞赛矩阵,形成“关联赛事遴选—推荐参赛—现场活动”的办赛体系;升级奖励机制,设立“中国科协主席奖”作为最高荣誉(本次大赛全国仅有17名高中生获此殊荣),并联合社会机构设立专项奖,为获奖选手提供后续成长支持,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创新评价模式,围绕个人挑战和团队挑战两大核心环节,更加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重点考察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打破了“一件作品定胜负”的传统模式。
沙市中学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全体师生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学子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