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严珩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就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问题,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4526套房源覆盖中心城区全域
住房问题,关乎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市政府国资委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荆州市城发集团成立荆州城发保障房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心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工作,让在荆创业的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安心扎根荆州。
截至目前,保障房公司已筹集保障房房源4526套,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其中,已完成交付3988套,剩余538套计划于2026年改造后交付使用。项目整体入住率超过95%,保障效能显著。
据介绍,大部分保租房面积在50-70平方米之间,涵盖一居室、二居室等多种户型,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租赁价格按照同地段、同品质住房租赁市场价格的70%确定,有效减轻了租户的经济压力,让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申请条件及流程
保租房配租对象主要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以及新市民、青年人,包括: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公交(出租车)司机、物业服务、环卫工人、快递员、“三支一扶”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就业援助工作人员,邮政、通信、水务、燃气、电力、建筑装饰、银行、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高校(含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以及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申请条件
1.荆州市稳定就业的在岗人员;2.申请家庭成员(指本人及配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下同)在中心城区内无自有住房,且自申请之日起3年内无房产交易记录。
另外,申请人如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符合申请条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已签订住房购买合同、征收(拆迁)安置房补偿协议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已享受公租房实物保障。申请流程
申请人在微信“安居荆州”小程序提交申请,填写相关信息,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保障房申请表、个人承诺书(关注“荆州城发保障微信公众号点击服务”即可下载)。
2.申请人或夫妻双方身份证正反面、户口本原件(单身提供单身承诺书;若离异则提供离婚证明)。
3.编制卡、劳动合同、已入职尚未纳编的人员提供工作证明(提供其中1项)。
4.申请人及配偶的不动产登记查询单原件(可在各城区行政服务大厅、市民之家、微信小程序上搜索“荆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查询,需最新日期)。
申请人提交所有资料后,保障房公司工作人员将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安居荆州”小程序进行线上选房并验房确认后签订合同。
从“保障型”向“品质型”升级
近期,中省住建部门多次明确要求“加大保障房供给、探索租售并举、满足多样化需求、树立运营思维、打造青年友好社区”。基于此,保障房公司制定规划,推动项目从“保障型”向“品质型”升级。
——强化房源供给。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同时优化房源布局,确保住房供应与就业岗位分布匹配,实现“职住平衡”。以“运营前置”理念推进第四批538套房源装修设计——联合外部机构开展市场调研,结合房源周边产业、商业资源,精准匹配租户需求与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装修配置清单。
——升级服务品质。完善“安居荆州”系统功能,新增个性化服务模块。加强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与基础服务,提升居住舒适度,同时深化“青年社区”建设。定期开展多样化社群活动,增强租户归属感;联合社区力量,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租户-社区-保障房公司”联动机制。
——推动产城融合。积极对接产业园区,共建“产业服务联盟”,构建产城融合生态。一是服务园区招商,为产业园区招商提供住房配套。优先为园区管理团队、企业员工提供保租房,助力园区吸引优质企业进驻;二是赋能租户就业,将园区企业的招聘、招商信息同步推送至保障房小区租户群,为租户提供就近就业、创业机会,形成“住房-就业”双向支撑。
——探索创新模式。试点租售并举,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先租后售”模式,为有购房需求的租户提供过渡方案,增加住房选择。是引入多元资本,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多元化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与运营,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运营质量,形成“国资引领、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编辑观点: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新市民群体与日俱增,住有所居、融入城市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住房保障工作要顺势而为,对收入不高、只能靠租房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放开手脚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城市的建设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