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红芳 何光辉 高贻山
“等下看完鱼苗,一起吃个饭吧?”前不久,在某鱼苗基地,供应商王老板对市农投公司生产部部长徐路伟说。
“价格还得看品质,吃饭就不必了。”徐路伟说完便招呼同事记录鱼苗的规格和水质检测数据。
近年来,市农投公司党委紧紧围绕清廉国企建设部署,始终把“清”与“廉”的要求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各板块,将清廉要素融入生态鱼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让“廉洁”成为与“生态”并重的金字招牌。
采购是市农投公司第一道关口。公司副总经理赵声明从事鱼苗采购工作多年,见证了企业采购从“单一供应商”到“阳光竞标”的转变。
每次采购,市农投公司都要组建由生产部、财务审计部、纪检监察室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走遍湘鄂赣等地的鱼苗主产区,现场测量鱼苗体长,观察活跃度,记录塘口水温、溶氧量等指标,并与供应商当场核价。
“同一批次鱼苗,我们至少跑5家基地,塘边询价记录要三方签字,谁也改不了。”徐路伟说。
今年5月起,市农投公司采购20万尾鳙鱼苗,考察组考察了7个基地,最终选定的供应商报价虽不是最低,却因鱼苗成活率高、池塘水质达标,综合评分排名第一。“以前总担心被‘关系户’抢生意,现在全凭实力说话,我们服气!”中标供应商刘某说。
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是市农投公司的廉政“高风险区”。公司通过取消中间供应商,公开招标采购成鱼药品,并直接配送至渔场,有效遏制了以次充好、虚报用量等现象发生。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市农投公司建立由技术员、库管员、养殖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的制度,药品用量精确到克。“去年有一个技术员想多领一批预防药‘备用’,被库管员当场拒绝。”老河渔场党支部书记黄力国说,“清水养殖”不仅让鱼的市场溢价达30%左右,更让“规矩”刻进了每个员工心里。
“14.5元/公斤、16元/公斤、21.8元/公斤”,在市农投公司组织的第43次公开竞价会上,来自湖南的一家生鲜企业最终以21.8元/公斤的价格中标。
“竞价过程全程留痕,谁也做不了手脚。”市农投公司销售部部长邹先富说,今年以来,通过公开竞价,成鱼平均售价较去年提高了10%,为国有资产增值近20万元。
“有一批鱼的运输损耗比往常高了2%,我们当晚就约谈了相关人员。”市农投公司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说,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双签字”,做到了“交叉把关”。
现在,清水养出的石首生态“廉”鱼已经走进了全国20多个城市的大型商超。
“下一步,公司将以持续建设‘清廉国企’为目标,完善清廉机制、规范清廉行为,不断激活国企发展的清廉‘正能量’,为石首加快县域崛起、建功支点建设作出新贡献。”市农投公司主要负责人赵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