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15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公交“高铁模式”获全国推介

上半年36条线路平均到站误差仅为1.8分钟

  本报讯(记者陈雪玲 通讯员张峰袁媛)近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2025年“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举办。会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向全国20余省交通部门和公交企业代表,推介我市“推行公交‘高铁模式’用准点率重塑绿色出行新体验”工作案例。我市49路公交线获评2024年度“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近年来,我市聚力破解群众“等车焦虑”,创新推出“高铁模式”精准公交服务,通过数据赋能时刻精准化、智能调度实现动态纠偏、实地调研优化闭环数据,荆州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在数据赋能方面,我市道路运输部门基于大数据平台分析历史客流,结合高峰时段实地跟车调查与乘客出行目的抽样,精确测算每一站点的计划到站时间,承诺误差控制在±3分钟内(恶劣天气放宽至±5分钟)。建立“发车可延不可提”机制,车辆提前到站自动延停至计划时刻,杜绝甩站抢时。在智能调度方面,依托智能调度平台,实时预测车辆到站误差,一旦发现偏差风险,系统自动结合人工调度员判断,向驾驶员动态下达控制车速等行车调整指令,将线路准点率纳入驾驶员核心绩效考核指标,连续3个月准点率低于85%的驾驶员,由五星级驾驶员带队进行跟车示范教学。

  为持续优化公交体验,增进市民满意,我市道路运输部门每年开展2次“高铁模式”线路大规模起讫点调查,将实地调研数据与智能调度系统反馈形成闭环,动态优化时刻表。

  今年上半年,我市36条“高铁模式”线路平均到站误差仅为1.8分钟,较传统公交模式误差大幅缩短4.2分钟,准点率明显提升;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由89%提升至98%,基本实现居住区“出门见站”,郊区居民平均候车时间缩短至8分钟,服务网络覆盖率明显提升;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运力、减少无效里程及提升新能源车使用效率,预计每年节约人工及车辆运营成本超过1500万元,经济效益同步凸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