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21日
第A004版:国际交流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向世界展示荆风楚韵

    使团代表参观荆州万寿园。

    使团代表参观荆州博物馆。

    使团代表在沙市码头文创园与市民互动。

    国际青年代表参观荆州文保中心。

    国际青年代表身着战国袍在古城墙下合影。

    国际青年代表体验楚绣。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被荆州“圈粉”

  □ 记者 宗禾

  浩荡荆江九百里,巍峨楚天三千年。9月19日下午,多米尼克、阿根廷等17国30余名外交官组成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抵达四百年楚都——湖北荆州,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访活动。

  使团参观的第一站来到荆州博物馆。国际友人们通过历史文物“触摸”楚文化的浪漫,感受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

  博物馆内,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吸引了使团驻足。漆木悬鼓上,双虎托凤、凤鸣鼓响的造型印证了楚人“尊凤”的信仰体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驻华大使馆代办托马斯·阿德里安·弗朗索瓦·罗贝尔·克莱德感慨:“楚人的想象力与工艺水平令人震撼,相信即将开幕的楚文化节能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楚文化。”

  荆州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湿尸,也让使团成员产生浓厚兴趣。男尸身份为拥有“五大夫”爵位的遂,出土时不仅皮肤完好,32颗牙齿齐全而且牢固。专家从牙齿的磨损程度推断出遂死时约60岁。目前,这是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湿尸。阿根廷驻华大使馆随行人员布鲁诺·加利姆贝尔蒂频频发出“Is it true?(这是真的吗?)”的疑问,中国修复、保护和宣传历史文化的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博物馆文创区,使团成员也是“买买买”不停。巴西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路易斯·卡洛斯·凯佩·诺盖拉给自己和妻子买了一对貔貅造型的文创产品,他说:“从这个纪念品的小孔里可以看到精美的兔子图样,我和妻子都属兔,所以准备把这件‘荆州礼物’带回家。”

  20日上午,使团走进万寿园,在观音矶旁、长江边聆听九八抗洪故事,感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随后,又来到沙市码头文创园沙市记忆展示馆,通过水运码头、开埠商城、近代工业和烽火岁月四个展厅,了解沙市从清末古镇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变迁史。

  在从沙市记忆展示馆到吉祥巷的途中,市民们以各色舞蹈相迎,外宾们和市民互动、合照,随着音乐起舞,一路欢声笑语。来到吉祥巷,使团成员品楚肴、看非遗,淡淡甜味的凉虾、脆脆的锅盔、以糖为墨以勺为笔的糖画……让外宾们赞不绝口。

  文创园还为使团精心准备了盲盒礼品,包括特色文创产品、毛绒抱枕、荆州锅盔、荆州鱼糕、小胡鸭、洪湖藕带、文创丝巾等,打开就是惊喜。使团团长、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说:“这是我第一次到访荆州,十分惊叹于这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看到荆州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遗产,感到非常高兴,能在此地获得如此美妙的体验,我十分欣喜。”

  20日下午,智利驻华大使夫人来到大赛巷,感受沙市独具特色的烟火气,和社区居民一起聊天,品尝九皇饼、月饼、喜饼、锅盔、烤猪蹄等大赛巷特色美食。

  “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走进荆州

  □ 记者 马骁

  金秋九月,楚地欢腾;四海宾朋,欣然应约。

  9月19日至21日,在第二届楚文化节开幕之际,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荆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主题交流活动走进荆州。来自阿根廷、马尔代夫等10余国青年才俊参加本届楚文化节开幕式活动,游荆山楚水,品荆风楚韵。

  三千年楚郢钟灵毓秀,九百里荆江流光溢彩,时间、空间无法成为彼此的距离。一双双友谊之手不远万里穿越大洲大洋,与千年楚文化相握相拥。活动中,国际青年代表纷纷表示,愿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愿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灿烂楚文化带向世界。

  从旧石器时代至今,荆州大地书写了无数历史传奇。要想系统、完善了解荆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必不可少。19日晚,各国青年代表来到荆州博物馆,在品读了马山一号墓织绣品、楚秦汉简牍、漆木器、西汉织绣品等珍贵文物后,无不啧啧称奇。

  “来到荆州,不虚此行。”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的荷兰青年史凯恩,熟读《三国演义》,对荆州神往已久。他表示,虽然自己通过《三国演义》等书籍对荆州的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但是荆州这座城市既有发展,又有传承,亲眼看到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应该让更多外国人来荆州看看。

  荆州不仅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文物保护技术也十分先进。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竹木漆器的复合乙二醛脱水、竹木简牍的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技术与高级醇加固等文物保护技术,使原本腐朽的文物“焕发新生”,让国际青年代表们竖起大拇指。

  来自阿根廷的青年文化学者毛里西奥看见这些修复一新的漆器和竹木简牍,感慨万千,他表示,没想到沉睡在地下数千年的文物,竟然能修复得如此完好,就像让历史活过来一样,荆州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在荆州市楚绣坊、荆州市楚韵阁简牍艺术研发中心,参访国际青年深入了解“平金夹绣”楚绣技法与楚简文字摹写、楚简制作技法,工匠精巧的技艺令他们钦佩。

  “这些工匠令人感动。”来自埃及的青年翻译家艾小英看见美轮美奂的楚绣技艺,表示,来到荆州,这里的历史文化令人钦佩和尊敬。但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人对文化传承保护的热忱与决心,埃及同样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她将把荆州的故事带回埃及,让更多埃及人了解楚文化。

  荆州的昨天,辉煌灿烂;荆州的今天,同样美好。从历史到现代,从保护到发展,此次参访活动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们感受到荆楚大地的独特魅力,文化交流的纽带已悄然铸就,友谊的种子在各国青年心中播撒。荆州的故事,也必将通过他们,传向五湖四海,让世界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动人的荆楚之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